第1003 003|新教育十大行動之——聆聽窗外的聲音

新教育十大行動之——聆聽窗外的聲音

“聆聽窗外的聲音”是新教育的十大行動之一,即開展學校報告會活動,讓學生從報告中受到啓發,從而引導學生學會關心社會,激發學生形成多元的價值觀,培養他們創造的激情。這是聆聽窗外的聲音最初的目的,但從學校執行起來看,雖然被稱爲“窗外的聲音”,卻又有一定的侷限性。

在我們的學校裏,不缺乏報告會,缺乏的是真正的聲音。現在學校每逢活動,校長都有或長或短地報告,可以說,每學期校長做報告的數量數不勝數,可是學生能收到多少啓發呢?因爲校長的報告太過高大上,學生聽起來就感覺不接地氣。所以,雖然報告做了不少,時間也佔用了不少。就是對學生起不到榜樣作用。

新教育“聆聽窗外的聲音”其目的是爲了破除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弊端。因爲在校園裏,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實際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校園裏,這種封閉的生活,自覺的將師生與社會隔絕開來,再加上現在教育過於“教科書化”,學生認識到的社會其實是經過“過濾”的社會,老師們用教科書自覺過濾掉了“假醜惡”,所以留在孩子的世界裏,社會似乎只有真善美。的確,我們育人的目標是真善美,但真善美並不是唯一,學生在接受真善美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假醜惡的存在,否則,學生一旦走進真實的社會,就會無法適應,無法生存。

現在,大多數學校教育培養人的目標較爲單一,那就是“唯分數”教育。學生所受的教育就是從應試走上就業的教育,通過層層考試,再考取一所好大學,大學畢業以後就是就業。但人的很多問題,恰恰是從就業中產生的,甚至眼下有很多教育問題已經等不大學生就業時了,將時間提前到還沒有走出校門。

我們不得不去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人們受教育的初心是什麼?是爲了考的好成績,還是爲了生活得更好,人人都知道是爲了更好地生活,然而在教育上,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自覺將“生活”這部分內容過濾掉了,我們提供給學生的只有“分數教育”。

聆聽窗外的聲音,是讓學生聽到真實社會的聲音,讓學生從“窗外的聲音”受到啓發,從而讓自己受到的教育更加全面,更加生活化。因爲教育始終面臨的是未來的生活,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還必須養成關心社會的習慣,因爲教育必須聽聽社會的聲音,離開了社會,學校教育就會成爲真空,而人在真空中是無法生活的。

那麼,“窗外的聲音”有哪些呢?這就需要我們重視榜樣的力量,把榜樣引進校園,朱永新老師說:“把社會名流、企業家,哪怕是一個普通的工人、農民到學校,讓每個孩子在校期間聽100場報告,這是我們的期望。說不定某一場報告就可以改變每一個孩子或者某幾個孩子的命運。”人,是需要榜樣的力量來引導的,尤其作爲青少年兒童,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生活在一個沒有榜樣的世界裏的人是很難有精神的。在孩子們的成長中,需要一座座英雄的豐碑去影響他們,需要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去征服他們。這就是教育,這樣的教育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我記得在初中的時候,有位班主任經常會把報紙上先進人物的事蹟讀給我們聽,我不知道自己那時候聽過多少故事,但毫不否認今天的工作精神是在那個時候沉澱下來的。至今,我依然保持着那些在上學時候的優良品質和良好習慣。

聆聽窗外聲音,讓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真實的世界和一羣真實的人們,這羣人沒有經過包裝,而是實實在在的榜樣,他們的一言一行就在告訴孩子們應該怎麼做。而學校裏,各式各樣冗長的報告,雖然頭頭是道,但在學生看來,卻不過是浪費時間而已,因爲在報告中說的大多是比較高遠的話語,比如:他們總是鼓勵孩子們、老師們要讀書,然而自己卻沉醉在“酒桌文化”上;他們總是教給孩子們要正直,然而自己卻在踩踏着“紅線”。在很多學校,校長几乎就是權威,如果不學習,教育理念得不到更新,教育理念就會停留在自己受教育那個年代的範疇。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是以“他們認爲”的方式或“家長的要求”做來教育,這樣,校長很容易陷入以“自己的愛好”鑄就學校文化的弊端,因爲從某種程度來說,校長就是一所學校的靈魂。

所以,聆聽窗外聲音,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也是老師們學習的榜樣,在窗外的聲音中,教師也能汲取到新的教育元素,從而讓自己的教育理念符合時代的發展。

聆聽窗外聲音,讓榜樣的力量走進校園,讓學生走出社會,這樣才能達到教育中的“知行合一”,孩子們才能獲取更加適合自己的教育。

2020年1月4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