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定风波》让谭咏麟成为了苏轼的人间知己 先声话题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021年1月,谭咏麟站在《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的舞台上,放声高歌一曲《定风波》,你无法从他身上找到任何跟70岁有关的词汇。相反,我们听见他内心强大的少年心,潇洒从容,“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正如他本人所说,“我是永远的25岁。”

苏东坡这首《定风波》,是快五十岁的时候写的,那时候他已经经历过许多大起大落,风雨变迁。词中的语言运用非常平和,一点也没有被贬谪的失落和沮丧,反到是写出了“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千古名句,所以这首词也被称为是“最达观”的一首词。

《定风波》前面还有一段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意思就是:外出游玩突然遇到下雨,没有雨具,大家都很狼狈,我才不管,淋雨就淋雨呗,没过一会就雨停了。我想,当时要是有微信步数,苏东坡那天肯定是超过一万步的。

谭咏麟在设计《定风波》编曲的时候,充分吃透了这首词,他选择了摇滚这种热血的曲风,但是速度、节奏并不激烈,反而有一种成熟男人的稳重。音乐中间插入了一段“摩托车油门”的音效,又和电吉他、爵士鼓,再加上今年节目新升级的3D音频技术一会出现在左耳,一会又出现在右耳环绕头顶融合在一起,这是歌曲的亮点之一。谭咏麟对此的解释是:古人策马奔腾,而现在我们把摩托车也称为“铁骑”,古代和现代是可以融通的。再说了,谁规定古风一定要琵琶古筝,既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当然可以古今融通,与时俱进。

这首古诗词,篇幅短小,改编成歌曲的时候,往往长度不够,但是谭咏麟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歌曲原词扩写的词作者崔轼玄老师进行了与原诗词意境贴合的内容,其中“酒先干为敬,是非留给后人评。喧嚣过后,心中风波为谁定。”与“愿不负曾经,半生爱恨岂无凭。万籁俱寂,梦里长歌还未静。”写出了笑对人生,不惧风雨的意境。另外,谭咏麟在副歌部分完整地保留了原词,最妙的是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唱到第二遍的时候,他唱成了“竹杖芒鞋轻胜马,哈哈,谁怕”,这一笑,并不影响诗词的完整性,却对整首歌注入了灵魂。这一声笑,画龙点睛把全曲提高了一个境界,把豁达、潇洒的生活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苏轼在创作这首并没有因此哀怨平生,而是笑对人生,充满积极向上的心态,将苏轼洒脱的心态完美重现。苏东坡和谭咏麟在歌声里合二为一,笑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哪怕是一场恼人的雨,只要你笑着面对,烦恼就会被化解,根本不用在意风雨还是晴。

同样笑对生活的老人,其实我们认识不少。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暴发,钟南山院士、张伯礼院士等人的名字再次走进公众的视野。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古稀之年的医学泰斗,依然奋战在一线岗位,他们的坚守和面对困难的态度感染了许多年轻人,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不管是苏轼的《定风波》还是谭咏麟今天带来的《定风波》都应该是每个人,且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应该学习和践行的一种人生哲学。管他天大的风雨,我们面对他,战胜他,最后都可以大笑一声,说出那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先声话题

话题内容:像谭咏麟这样的老牌歌手,为什么能够成为乐坛常青树?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将会在本周发布的文章推送内,从所有留言评论中,择优挑选2位读者,各送出先声精选的好物一份。获奖名单将在每周日的“先声周报”栏目中公布,请保持关注。

排版 | 安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