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善聽的老師

          做一個善聽的老師

                  ——讀《傾聽着的教育》

      讀書沙龍(第四十七期)
時間:2021年1月5日晚8:00
地點:河南省杏壇網研社QQ羣
共讀書目:《傾聽着的教育》

昨天是2021年元月4日,假期結束開學第一天。早上我剛進教室,房老師就拋給我一個問題:“你瞭解趙明姿嗎?”我想了想,搖頭說:“不瞭解。”

正常來講,接班四個月了,對大部分學生尤其是前一二十名的學生,老師應該非常熟悉。但是,我勉強想起她的模樣,卻想不出她的聲音,因爲我幾乎沒有聽她講過話,即使偶爾被動地站起來回答問題,她的聲音也是勉強能“捕捉”得到。久而久之,也就儘量避免挑她回答問題了。

明姿同學性格內向,不愛講話,看似用功卻屢見退步,房老師跟她的談話總是起不到預設的效果,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她自己肯定也非常苦惱,爲什麼不願跟老師交流?

讀了《傾聽着的教育》這本書,我認識到:學生的傾吐,需要從教師的傾聽開始。

反思自己的教學經歷以及身邊很多人的做法,大多數時候,我們的傾聽實際上是一種消極的傾聽。這樣的傾聽從教師自我的需求和眼光出發,去捕捉、選擇、剪裁來自於學生的聲音,所有對學生的聽,都出於教師的預設,進而把收取的聲音強行拉入早已設計好的頻道、頻率之中。這樣的傾聽,只是一種驗證,驗證教師原有的意願、設想是否合理、正確。這樣的傾聽,不能聆聽學生內在的真實的聲音,而是站在學生的外面,且聽且看……總而言之,這樣的傾聽不能夠贏得學生的信任,如果學生“識破”了老師並非真誠地與之溝通(很可能在這之前多年的學習中,他已有過這種看似關心實則漠視或干預的談話經歷),他還可能向老師傾吐心事或求助嗎?

那麼,怎樣做一個善聽的老師呢?

一、富有耐心。不隨意打斷孩子的話,不表露不耐煩的情緒,必須讓敏感的學生覺得老師確實是在關注他,他纔會更樂意向教師傾訴。

二、有同理心。一個人要想真正瞭解別人,就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也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做法。所以,對孩子的聲音傾聽之後要有“迴響”,而且是有“同感”的迴響。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教師要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應當是一個能夠懂得和察覺青少年思想與情感脈搏的人。

三、表明態度。傾聽學生之後,要對學生的表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少一些干預,多一些包容,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傾聽,既是在理解他,也是在幫助他。

四、保守祕密。很多學生不願意跟老師交流,除了感覺不到被理解,還有一個原因是缺乏“安全感”——害怕老師不能保守他的祕密。所以,如果我們能小心、細緻地珍重他的祕密,他就會對老師表示出無限的信任,同時他也會更強烈地渴望成爲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

只有讓學生通過教師無微不至的傾聽,感受到教師與他同在,我們才能感染學生,打動學生,改變學生和發展學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