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得意忘形更可怕的,是失意忘形

記得樊登老師講過,比得意忘形更可怕的,是失意忘形。

這一點始終讓我很頭疼。在壞情緒到來的時候,基本就自動放棄思考了,回想起來,就是今天我們說的開啓了“節能模式”。

我仔細感受了一下,在負面情緒的掌控下,很想用一種“放棄”來安慰一下自己。其實好像是身體需要一種放鬆和擁抱。特別是在心理煩亂的時候,但凡有事情出現,腦子裏好像就有個聲音在說“去它的吧,我不行了!”感覺說出來的話不是在表達思想,而是在爲身體發聲。那麼我到底行不行,完全不是思考出來的答案。

前兩天還和朋友聊到生病,她只要一不舒服,就覺得特別委屈,老公轉身去喝個水她都會哭出來。那個時候就什麼都不想,看見他任何一個動作,都能閃出更委屈的畫面來。

不學會控制情緒,自然就會被情緒左右。

《思考快與慢》當中已經明確了研究數據,我們一天當中也就有2%能開啓我們的“智人腦”。想想還是挺可怕了。

所以有人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各自習慣的產物。這就又要回到刻意練習上來了。

每天進行微習慣打卡,用一段時間建立一個習慣。不斷用新的好習慣替換掉舊的壞習慣,也就是不斷升級“爬行腦”那一部分功能。一年後,我們就擁有了一個2.0版的“爬行腦”,這樣每天98%的“節能模式”雖然還是出於本能,但一定比低配版的決定更加明智。

我們的人生終點全依賴於這每天的1%的行動上,所以沒什麼好猶豫的了,幹就是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