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都是最好的生活——楊絳傳》讀後感

【見】這本書寫了楊絳她一輩子的故事,她於2016年去世,享年106歲,真正生活了一個世紀。在她的這個世界裏經歷了大環境的變革,然而在她的內心中一直充滿着希望,淡定自如。

楊絳說:自己只不過是披上"隱身衣"的一個0,任何時候都帶着一種波瀾不驚,淡定自如,淡雅的素心,空杯向學的心態。

【感】看完這本書內心有很多的疑惑,首先,她如何能保持這種長久的祕密,長久生命的祕訣,能生活到106歲?

第二,她在結婚之前什麼都不會做,去到錢鍾書家裏之後,要應付很多的規矩,新婚三天還要洗手做羹湯。去到國外,還要自己做各種的家務還要照顧錢鍾書。對於她的個人成長如何能夠應付這樣的一種困難?她的原生家庭一定給到了他的什麼。

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那樣的是非顛倒的時候,身邊有很多人,受不了挫折和污衊,嗯,跳樓自殺,但是他依然能夠獨善其身,即使在很艱苦的環境中住在牛棚,依然能夠熬過痛苦艱苦的歲月。


【行】再回頭來細細品味品,讀他的小時候的時光。從中尋找其中的蛛絲馬跡。

雖然她的姐妹很多,但是她是在她父親經歷了出國留學回來後在北京的時候出生的。雖然在她出生時已經有三個姐姐,但是隻有她自己一個人是跟着父母的,她的爸爸對於這個孩子就特別的喜歡。也許因爲有留學的經歷,也有可能天性使然,她爸爸對於家人和妻子都是平等相待,沒有重男輕女,也沒有打罵過孩子,無論是爲孩子做每一件事情,做每一個決定,他都嘗試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對孩子也是像對待成人一般的尊重。

而她的母親是平和與堅強的,父母之間從不吵架,他們可以像朋友一樣敞開心扉聊天,即使有什麼誤會,也在聊天中解開,所以父母總有聊不完的話題。並且在他們的話題中,總是充滿了倫理道德和一些積極向上的東西,這些都給小時候的楊絳的內心有着像太陽花一般的純真情懷和心無旁騖的綻放。


【思】看完"楊絳傳"之後,想想最近自己的內心。楊絳她喜歡文學,即使在國外陪讀的時候,文學專業沒有學位,也要去做一個旁聽生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要浪費自己的光陰。

所以對於我的思路是我們每個人自己是否正在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

最近這一段時間在身邊有很多的誘惑,又可以做幼兒園又可以做託管,所有的需求都擺在那兒,所有的機會都擺在那兒,我自己權衡再三,仍然守好自己心理諮詢的事,成長路上不管有坎坷還是荊棘,也要勇往直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