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语二则

1 2020/09/09 晨

我明白你的心,不那么轻易与我背向,更难以对我生气、不满。

另外,关于生活。你要活在每一个事件里,那些构成生活的琐碎的片段它们并非微不足道,并非仅作通向正务的过渡,或为了生活下去不得不解决的麻烦事。它们不是生活的部分,而是生活的全部。

这不是审判句急于给生活事件定位、标价,更不牵涉个人的生活方式自由。对于反驳者来说,它毫无意义;对于倾听和接纳者来说,它是打开生活的全新思维。一句话过于执着它的严谨和对错,就会陷入非黑即白;一句话我们并非是要去审判的或者任由自己被其审判,我们要洞察——那意味着坚定自我本原存在、打开多向眼光,去探寻其中的合理性——这全在于你,至于你能得到怎样的礼物。


2 2020/09/10 晨

谢谢你,打开我,源源不断。我最好的导师。

此前,夜里闲聊。谈到道理的存在对于终须自己亲身经历它的人,是否是限制与阻隔——限制人的思维座标,把他阻隔在原本可通向的无限可能性之外。类似于人如一点降生在大地上,生来就有声音告诉他往西走,他懵懵懂懂地顺从,因为往西者甚众,令他以为事实本应如此。这样一来,对于这个世界的全部体验我们收获的就只是其中很少的1/4。而真实情况具体如何惨淡我们更是不得而知。联想到爱因斯坦曾提到人类潜能的开发量只是百分的零头,这很令人震惊的,同时不也很令人反思吗?我们因为"与生俱来的偏见"错过的一切,我们止步未敢通向的方向,未曾抵达的荒原路途,那里,有无限自我可追、可探、可寻。

道理的存在确实使簇立很多局限、阻隔;人们历尽一生想把所知所获明晓于后人,这原本出于慈心和善念。那么问题出在哪?不在事物本身,而在于人们对待道理的方式——太过于遵从一些,觉得非此不可,以自己的睿智为后代斩断他途。人们在用一种不恰当偏离的做法,扭曲了道理原本只是纯粹交流的本质,它只是个人陈述,不做出评判,也不指向唯一方向——它只是某个人向某个方向作出的引伸。若一句你以为是道理的话,它充满着评判,威胁,恐吓,专制与权威等,那么劝你当即挣脱它。既然存在善念的道理,自然也——或许不该这样说(说的人只以为有理非存坏心),但人们看待道理的眼光偏离确凿影响到如何对待道理。总之,有些独断的话语称不上真正的道理;而有些看着独断的话,独断的只是性格和语气,内涵充满智慧。我们必须具备这个能力从表面看到深层,以本质思及表象。

因而,我并不认为道理在这个世界是不适宜存在的。那样我只感觉到寂寞,就像一个人在人生茫野上行走,没有方向,没有声音,无人给你以影响,甚至没有风,去向何处都无所谓,无人说自然也无人听。这样空白的寂寞,无边无际的自由,放开了我们,可是我们无处可去。一个老人对很小的孩子传授人生道理,小孩并不能真正懂得的,他还是必须历尽时间,靠自己的人生体悟达成真正的理解。这样并非就表明道理讲也无益,多此一举。至少等到有一天那个曾经的小孩会想起,曾经有一天有一个老人对我讲了那样一句话。这些与人交织产生的影响我们不可计量,但至少它们构成了我们的回忆,充实着我们的人生,这些便是故事的源起。从一个人对一个说开始,许许多多的故事就产生了;只是有时我们太过专注于自我,而忘了聆听也听不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