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當百

佛教三苦:貪、嗔、癡。白其言,有執欲,嗔怪生,自無明。

貪在我身,見於日常。塵不掃,事不理,人不依?萬物不仁,怒氣橫生,由見嗔。塵應掃,事當理,人可依,當下未然,憤然失色,何爲?無明。

世行固有其理,然事隨因緣,好壞頻生,當下至此,已非人力可爲。納之惠,生一頃萬波了闊於胸。無嗔,見性明心。

此爲二種。當舉者誰?有未然者雲:貪、嗔、癡,方可見人;佛欲去三苦,反謅其苦,菩提無塵,何來塵掃?渡苦以通極樂,其不爲貪?不嗔,木然。無癡,自許也。

佛是者,笑而未應。心知其無明明由,是以使其明明生。苦海無涯極樂遠,明知仍往渡衆生。不超脫是爲衆超脫;衆生超脫即近涅槃。三苦存以知,立求告滅。見你苦方知世有苦,佛心何不起慈悲?待三苦寂滅,人不見人,佛不知佛,何用慈悲?道者,以無爲生有爲;佛者,以有爲達無爲。道者近佛。佛者近道。

返觀我在於貪,當時貪可去,涅槃之"貪"途路遠不可棄也,以有爲制於道。不貪,不嗔,不癡,仍是混沌中可憐人;以一貪制百貪,無咎無由,終至貪嗔癡滅。不以在其中也。

難可言,真意朧明在心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