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才認字的窮小子,如何逆襲成爲美國最偉大總統?

棕棕的原創n+24篇

全文約7500字

預計閱讀15分鐘

標籤|名人傳

他,受學校教育時間不超過一年,卻通過自學成爲律師,甚至登上總統寶座。

他,挑選了七位政敵作爲內閣,最後卻讓競爭對手都心悅誠服地爲他服務。

他,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和打擊:經商破產,競選失敗,初戀病逝,面對人生卻仍然豁達樂觀。

他的名字響噹噹,他就是:林肯。

關於林肯的故事 ,可以從三個方面講起:學習經歷、事業發展和待人之道。

01

學習經歷

因爲家庭貧困,林肯15歲時才上學識字,和姐姐每天早晚徒步12裏去私塾,然而只讀了幾個月。5年後,他去另一所學校不定期地上課。他受學校教育的時間總共不超過一年。之後,他都是靠自學獲得知識,從而成爲律師, 成爲議員,成爲總統的。

作爲一個教育基礎薄弱的人,他是如何自學成才的呢?至今,他的學習方法也值得我們借鑑。

①閱讀多遍。

林肯的繼母來到這個家時,爲他們帶來了5本書,其中林肯最喜歡的就是《聖經》和《伊索寓言》,他把這兩本書都閱讀了很多遍,以至於他後來的風格、說話方式、立論手法都深受這兩本書的影響。

在圖書資源比較匱乏時,小林肯只能反反覆覆讀自己喜歡的這幾本書,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因爲每讀一遍,他都會有不同的思考,也會對內容理解得更加透徹。

相較而言,我們這個年代雖然閱讀資源豐富,但是閱讀時過於追求速度和效率,囫圇吞棗,反而讀完就忘,知識很快就成爲過眼雲煙。

爲什麼後來林肯演講時口才那麼好,故事、詩句、典故信手拈來?

就是因爲很多書他熟讀多遍,對裏面的故事牢記於心。

②深度加工。

作爲門外漢,讀法律書時,林肯廢寢忘食。

《三國志》裏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白天,他躺在小店旁邊的榆樹下讀書,光着腳丫搭在樹幹上;晚上,他在制桶店裏讀書,利用廢料點燈照明。他一會兒放聲朗讀,一會兒合上書本,默寫、修正、重寫……直到寫出連小孩都能讀懂的句子爲止。

這和富蘭克林曾經模仿《旁觀者》報紙學習寫作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他也是通過默寫、模仿、對比、改寫的方法學習。

門特·格拉漢姆對記者說,他一生桃李滿天下,林肯是他的學生當中“最勤奮、最好學、最努力、最聰明的得意門生”。他還說:“我知道,他有時爲了找出最佳表達方式,會花好幾個小時去反覆推敲。”

想要對一個陌生的概念瞭然於心,就要用數個熟悉的概念來解釋它。

無論是默寫、對比,還是仿寫,都是學習中深度加工的過程,能讓人理解更加透徹,印象更加深刻。

③寫下筆記。

每當讀到精彩的段落而手邊沒有紙的時候,林肯就用粉筆記在木板上。後來,他做了一個粗陋的剪貼本,上面寫滿了自己喜愛的詞句片段。他將其隨身攜帶,仔細研讀,久而久之便背下了很多長篇詩歌和演講臺詞。

林肯的記性是極好的,喬納森·伯奇非常仰慕林肯的記憶力。儘管如此,好記性還是不如爛筆頭。

自己寫下的文字永遠比別人寫下的文字更讓人印象深刻,這就是我們閱讀時需要做筆記的原因。

筆記的內容未來可以成爲我們寫作的素材和行動的指南。

④分享他人。

林肯從小就喜歡給人講故事和笑話,這極大地鍛鍊了他的勇氣和口才,也爲他贏得了好人緣。

後來,他又給自己增加了難度,開始背誦法庭的答辯,模仿牧師的佈道演說。

他以前總是帶着一本阿特穆斯·沃德的書上牀,讀到幽默的地方就會起牀,只穿着睡衣走過府邸大廳,來到祕書辦公室,把故事讀給他們聽。

他的分享讓他對故事記得更牢,讓他能得到聽衆的反饋,這樣會激發他的自豪感成就感,讓他更樂意繼續分享。

⑤交流請教。

在林肯還小時,他就渴望寫出自己的想法,有時候還即興寫詩,然後拿着自己的散文和詩歌去請教鄰居威廉·伍德。

在林肯成爲總統之後,他擁有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即使要處理內戰問題,他依然會擠出大量時間來閱讀莎翁的作品,還在百忙之中抽空與研究莎士比亞的專家探討劇本細節,遇到作品中某些可疑之處,就寫信請教專家。

好的學習並不是一味地吸收就行,而是雙向的,需要給出反饋,這纔算完整的學習鏈。

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知上的侷限性,請教他人則能擴大認知面,縮小侷限性,看到更多的可能,尤其是從該領域的專家學者處。

林肯認真鑽研的勁頭,讓他收穫頗多。

在不同的契機下,林肯讀過的書對他的一生產生了各方面的重大影響。

繼母帶來的書《聖經》《伊索寓言》深深影響了他後來的風格、說話方式、立論手法。

他小時候工作時,把《奎恩笑話集》帶到田裏給其他人講笑話,這可能給他的性格中注入了幽默的成分,以至於後來他常常給人講笑話。他講的笑話也不是單純的笑話,往往都有寓意。

林肯的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赫爾頓說:“兩三百人圍在林肯身邊,他們總是捧腹大笑,時間載着歡聲笑語飛逝而過。”

林肯小時候讀過的《印第安納法典》《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爲以後想從事律師職業的理想埋下了種子。

開雜貨店時,他出於好意買下了路人的破銅爛鐵,結果意外發現裏面有一部完整的布萊克斯通的《法律評論》,這讓他堅定了做律師的理想。

一位老師門特·格拉漢姆又告訴林肯:若想在政界和法律界出人頭地,就必須精通語法。於是林肯又去借來了《科克漢姆語法》閱讀。

讀完語法書之後,林肯開始對歷史和偉人感興趣起來。

他之前閱讀了《華盛頓傳》,後來又閱讀了英國曆史學家愛德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英國學者羅林的《古代史》以及一本美國軍人傳記,裏面包括傑斐遜、克雷和韋伯斯特等人的故事,還有英裔美國思想家湯姆·佩恩的《理性時代》。

很難說這些歷史故事和偉大人物沒有潛移默化地對他產生影響。

誰能想到這些偉大人物的故事也將他塑造成了後人心中的偉大人物呢?

後來,受到朋友凱爾索朗誦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和《麥克白》的影響,他喜歡上了莎士比亞和伯恩斯。

在他想提名“俄勒岡州州長”卻失敗時,下決心放棄政治,投入法律事業。

他意識到自己工作沒方法,還缺乏心智鍛鍊,於是他買了一本幾何書,希望提高自己的推理技能和表達能力。

他讀通幾何學之後,又開始研究代數,接着是天文學。後來,他甚至寫了一篇有關語言起源與發展的演講稿。

爲什麼他的自學卓有成效呢?

除了刻苦勤奮的態度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目標明確,非常瞭解自己的需求,缺啥補啥。

綜上,我們可以從他的自學經歷中窺見許多同樣對我們有用的學習方法。

更值得一提的是,閱讀還在關鍵時刻安撫了他的消極情緒。

失去最心愛的初戀和孩子時,閱讀釋放了他的悲傷;在家裏面對刻薄的妻子陶德時,閱讀減輕了他的煩惱;冷港戰爭失利競選無望時,閱讀撫慰了他的心靈。

02

事業發展

林肯事業的分界點就在成爲總統之時。

在成爲總統之前,爲了生存,他幹過很多工作:劈柴砍樹打零工,送貨船員,雜貨店店員,志願軍隊長,鋸木廠工人,鐵匠,土地測量員等等。

他的這些經歷讓我想到了祖國的開國領袖毛主席。

毛主席年輕的時候也沒有明確的目標,想過去警察學校,想過去肥皂學校,想過去法政學校,還去過商業學校,但經過斷斷續續的自學生活,發現自己最適合教書,因此去了湖南第一師範。

從這裏可以看出,無論是後來的美國總統林肯還是後來的中國領袖毛主席,他們年輕的時候其實也和我們一樣對未來充滿迷茫,不知道自己的理想事業是什麼,但是經過不斷的嘗試和尋找,他們最終都找到了自己願意爲之奮鬥一生的事業。

所以,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事業是什麼,那麼就從嘗試中尋找,這樣一定好過原地打轉。

林肯直到遇見初戀安妮——他一生最愛的女人,並且偶然閱讀到了上文提到的那本《法律評論》,才明確了自己的事業道路:成爲一名律師。

遺憾的是,林肯26歲時,安妮就因病去世了。此後林肯就像變了一個人,憂鬱得想自殺。

終於,他28歲時,離開了新賽勒姆這個傷心地,前往春田鎮開始律師生涯。

由於他實在是心地善良,律師費不忍心收太多,結果反倒讓自己的生活捉襟見肘。

林肯44歲時,在麥克林巡回法庭辦了4個案子,總共只收了30美元,爲此他經常受到妻子陶德的責罵。

林肯是個反對黑奴主義者,他23歲以後就在政治事業上不斷經歷失敗,直到37歲時才當選美國衆議員。

他如何面對政治事業上的屢次失敗呢?

可以從一件小事上窺見他的態度:選舉之夜,他看到自己失敗的結果後,就動身回家了。在路上,突然他的一隻腳絆住另一隻腳差點摔倒,他立馬穩住身子,安慰自己說:“只是滑了一下,不是滑了一跤。”

面對令人失望的結果,他用樂觀的精神迴應這些打擊。儘管不斷失敗,但是他從來都沒有放棄。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考駕照時的故事。

說來丟人,每場科目二考試有兩次機會,前面我失敗了七次,第八次才考過。

第一場(兩次機會)沒考過,僅僅有點沮喪,安慰自己是因爲太緊張,並且不熟悉場地環境造成的。

第二場(兩次機會)沒考過,覺得有些丟人,回程的路上閉而不言。

第三場(兩次機會)沒考過,一出考場喉嚨就哽咽了,眼淚怎麼都忍不住。

第四場考試,第一個機會沒有把握住,第二個機會終於險過,那時的激動之情簡直難以言表!

其實每一場考試的開始我都挺自信,因爲平時練車的表現比較好,至少合格,但真正考試時卻像被下了詛咒一樣總以失敗的結果告終。

浪費時間、精力、金錢倒是小事,最難以接受的是“丟面子。”這麼簡單的考試項目,作爲一個正常的年輕人,考這麼多次才過,豈不是貽笑大方嗎?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數次失敗的不止我一個人,還有一個年輕的學友也是如此。但是,由於他覺得這件事太丟人,選擇了暫時擱置,以後有機會再考。

最終我拿到駕駛證時,他的科目二還沒有考完。

面對數次失敗,你選擇屢敗屢戰還是一蹶不振呢?

在小事上的失敗經驗會讓你從容地面對更大的失敗。

然而,只要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就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選擇奮鬥,有可能贏;選擇放棄,一定會輸。

林肯沉到政壇谷底之時,《密蘇里協議》喚醒了他,他決定全身心地投入戰鬥:他花費了幾個星期的時間埋在圖書館準備演講稿,和民主黨領袖道格拉斯進行了七次公開辯論,發表了讓他名垂千古的偉大演說。

“我對南方人不存有任何偏見,若是換位思考,我相信,我們會做出同樣的事。如果南方原本不存在奴隸制,你們也不會主動引進奴隸制;如果北方現在出現奴隸制,我們也不能馬上廢止奴隸制。”

“南方人民告訴我們,關於奴隸制的形成,南北雙方都負有同樣不可推卸的責任,我表示同意。他們說,找到滿意的方式來廢除奴隸制確實是一件難事,我也能理解。我不會責怪他們沒有廢除奴隸制,這一點連我也做不到。就算把全世界的權力都給我,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

然而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第一輪投票時,林肯以微弱的優勢領先。第十輪投票時,林肯卻完全敗北。

1860年,林肯51歲了,仍然是個loser。

正當他認爲自己競選總統無望的時候,命運給他開了個玩笑,他竟意外獲得了上天的垂憐:成爲總統候選人——這是民主黨派內部分裂和共和黨派內部鬥爭造成的結果,他則從中得利!

年過半百,他才終於迎來了一生中的巔峯時刻。爲這一刻,他等待了近三十年!

此時正值青春的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爲了成功心急呢?

這將是一瞬間的光輝還是永恆的紀念日?

答案取決於他登上總統寶座後的所作所爲。

當然,他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政治上,他頒佈《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經濟上,他簽署《太平洋鐵路法案》,加強保護關稅的措施;軍事上,他在不同時期採取了“尋敵作戰,採取攻勢”、“鉗型夾擊,全面反攻”等不同戰略方針;外交上,他挫敗“棉花外交”,制定和貫徹“一個時期只能打一場戰爭”的政策方針,貫徹親俄反英法政策。

2006年,亞伯拉罕·林肯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爲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名。

2008年,英國《泰晤士報》對43位美國總統分別以不同的標準進行“最偉大總統”排名,亞伯拉罕·林肯列爲第一。

03

待人之道

成爲總統之後,林肯面對的是一整個國家的人民,最避免不了的就是和各色人等打交道。

他需要應付胡攪蠻纏的求職者,管理傲慢的內閣成員,挑選卓越的軍事將領……

如何看人、如何用人、如何治人呢?

他的待人之道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林肯如何對待家人】

林肯的妻子陶德是個刻薄、自私、暴躁的女人,當初她是連哄帶騙地才讓林肯娶了她。

她看不慣林肯的打扮和姿態,經常以各種理由指責謾罵抱怨他;她嫉妒心還特別強,從來不許林肯單獨見任何女人。

有一次他們一起喫早餐時,瑪麗當着其他房客的面,將一杯熱咖啡潑在了林肯臉上,儘管如此,林肯卻一言不發,忍耐了她的粗魯行爲。

因爲道德和承諾,林肯對妻子陶德選擇逃避、忍讓和寬容。

林肯對待孩子的某些做法堪稱現代家庭的範本,雖然這受到了妻子的批評:對於孩子們的良好表現,他從來不會忘記誇獎他們,還說,“我喜歡孩子們不受父母的約束,釋放天性的自由和快樂。愛是一條鎖鏈,把父母和孩子拴在了一起。”

林肯不把孩子視爲自己的財產,而是將他們看作與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即使是在這個年代,又有多少父母能有這種思想呢?

【林肯如何對待朋友】

林肯的一位朋友辦了一份小報,名叫《春田鎮共和黨人》。爲了照顧他的生意,林肯認購了一份。

林肯初來的春田鎮的時候,結識了喬舒亞·斯彼得,斯彼得和他分享了住處和一張牀。

後來爲了表示對好友的感激,他答應給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取名喬舒亞·斯彼得·林肯(雖然由於遭到瑪麗反對而作罷)。

他和朋友們相互幫助,不計得失。

【林肯如何對待客戶】

林肯當律師時,總是不願意收客戶給出的全部費用,而只接受其中一小部分。

他覺得很多當事人本身就貧窮、可憐,他實在不忍心接受他們的錢。

不僅如此,他還爲一個軍人的遺孀付了旅館費,買了車票;救了老傑克的命卻分文不收。

他關心弱者的利益,他有一顆無私的利他之心,他正義善良、悲天憫人的性格是從小就刻進骨子裏的。

【林肯如何對待內閣】

不計私利,任人唯賢

對於總統而言,選擇內閣成員是件很重要的事,一般都傾向於選擇相同政見的、值得信任的、對自己忠心的人,而林肯卻劍走偏鋒,選擇了政見不同的、反對自己的、野心勃勃的甚至曾經是總統職位競爭者的人組成內閣成員。

他們中的每一位都認爲自己的能力比林肯更強。

司法部部長貝茨認爲林肯“缺乏意志和目標、沒有指揮才能,”國務卿西厄德指責林肯執政一個月了卻沒有在內政外交上取得任何成就,財政部長蔡斯抱怨林肯“把戰爭當笑話”,讓整個國家陷入“崩潰與毀滅的深淵”。

然而,只要這些人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盡心盡力,林肯對他們這些批評之辭甚至越軌行爲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這方面,他展現了他寬闊的胸襟。

1861年,《芝加哥論壇報》的約瑟夫 梅迪爾大惑不解地問林肯:他爲什麼要選擇一屆由政敵和對手組成的內閣,其中4位是民主黨人,3位是和他競爭總統提名的主要對手,要知道,他們中每一個都對敗給這位來自窮鄉僻壤的小律師忿忿不平?

“我們需要黨內最強的人進入內閣,我們需要把我們自己的人團結在一起。我已經認真地觀察了全黨,我的結論是,這些人是最有才幹的人,那樣一來,我就沒有權力阻止他們爲這個國家效忠。”林肯回答說。

如果說在這件事上林肯是一個正例,那麼拿破崙則是個反例。

拿破崙執政後期,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不問才能、任人唯親,將重要職位分配給能力不足的家族成員,結果反而加速了法蘭西帝國的覆滅。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斯坦頓曾經和林肯在做辯護律師時相識,他羞辱林肯爲“社會棄兒、長臂猿、弱智,”然而林肯卻決心拋棄部分尊嚴任命斯坦頓爲戰事部部長。

斯坦頓確實勝任這一職務:儘管有頭疼病和哮喘病,他還是夜以繼日地工作,肅清敗類整頓軍紀。

一天,有位國會議員勸總統下令調遣某些兵團,總統同意了。於是他將這份命令送達斯坦頓,斯坦頓卻厲聲說自己不會服從,還反駁說如果總統這樣下令,那麼他就是白癡。

議員將這些告訴了林肯,林肯卻沒有生氣,他說:“若是斯坦頓說我是一個該死的白癡,那我一定是,因爲他通常說得都對。我這就親自過去看看他。”

林肯來到戰事部,斯坦頓指出了那道命令的錯誤之處,於是林肯撤回了命令。

林肯知道斯坦頓討厭別人干涉他的事務,所以常常讓他自己拿主意。

“我不能給斯坦頓先生添麻煩,”他說,“他乾的是世界上最棘手的工作。軍中有幾千人責怪他,是因爲他們未能升職;還有幾千人怪罪他,是因爲他們未能任職。他承受的壓力無法估量。他就像我們國家海岸上的一塊磐石,任由無窮無盡的驚濤駭浪朝他怒吼,衝他拍打,永不停息。他抵擋住怒吼的海水,不讓海水掏空和淹沒大地。我不知道他如何活下來,爲什麼沒有粉身碎骨。如果沒有他,我一定會完蛋。”

作爲總統,他能如此信任政見不同的官員,給他們充分的權利和自由,甚至將敵人化爲朋友,實屬不易。

【林肯如何對待將士】

理解鼓勵

南北戰爭打響了,麥克道爾帶領3萬“大軍”去攻擊弗吉尼亞州布爾溪的南方聯盟軍。

可是,這些士兵都是烏合之衆,根本沒有經過奮勇作戰就潰敗逃跑,湧入了華盛頓。

林肯走到垂頭喪氣的士兵當中,跟他們握手,一遍又一遍地叮囑道:“上帝保佑你們,上帝保佑你們。”他爲士兵們吶喊助威,坐下來陪他們一起喫豆子,重振他們的鬥志,暢談美好的明天。

寬容原諒

他任用過“紙老虎”麥克萊倫,“公告哥”約翰·波普,“自知者”伯恩賽德,“格鬥哥”喬·胡克,然而這些人都無法勝任將軍的職位,他們帶領軍隊打了一場又一場敗仗,無謂地犧牲了數萬士兵的生命。

林肯從未停止尋找好將軍,卻一直都沒有找到。

對於這些無能的將軍,他還是選擇了寬容,因爲他自己也經歷過無數次失敗,他擁有耶穌般的胸懷,他不想責怪任何人。

【林肯如何對待敵人】

寬大處理,解甲歸田

1865年4月,林肯的“鬥牛犬”格蘭特將軍收到了南方聯盟李將軍的投降書,歷時四年的美國南北戰爭終於結束了。

如何對待戰敗者(也就是曾經的敵人)?這個問題成了林肯的頭等大事。

讓敵方繳械投降公開遊街,讓我方在人民的歡呼中品嚐勝利果實,這不是大家期望已久的結果嗎?

不!可是林肯認爲不能這樣做。這樣會激化雙方的矛盾和隔閡,在對方心裏埋下復仇的種子。

最終,林肯決定如此處理:批准李將軍的軍隊保留武器,釋放所有的士兵回家,給他們配了馬匹或驢子,讓他們騎回農場或棉花田,重新務農。

滾滾歷史長河中,能做到對敵人如此寬大處理的領導者又有幾位呢?

小結:

最後,再來回顧一下林肯的一生:

少年時貧困潦倒,母親病逝,15歲纔讀書認字,青年時經商失敗破產,初戀病逝,精神崩潰,中年時數次競選失敗,被迫接受悲催婚姻。

51歲時終於逆襲,成爲美國總統,廢除了奴隸制,維護了聯邦統一!

56歲時被演員布斯暗殺,結束了光榮的一生。

他的一生是多麼傳奇的一生!

林肯並非完人,但這不能掩蓋他的偉大。

捫心自問:我們對待學習有他這麼認真努力嗎?我們對待挫折有他這麼豁達樂觀嗎?我們對待下屬有他這麼公正信任嗎?我們對待敵人有他這麼寬宏大量嗎?……

他的自學方法、人生態度、待人之道看起來雖然簡單,但是通過自問,我們就能瞭解“知”不代表“行”,要做到知行合一,還仍需不斷修煉。

這就是我的第一位總統導師林肯的故事。

如果你對他也有興趣的話,不妨去看看他的傳記吧,也許你能從中獲得更多啓發!

【書籍評分】

微信讀書:7.7分

豆瓣:8.1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