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相约读书打卡第520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彼得·布朗、亨利·罗迪格三世、马克·麦克丹尼尔所著的《认知天性》第五章《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式》第三节|《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就像头脑中的手机应用软件,是由一套感知与行动组成的,可以不加思索地对其进行调整,从而应对不同场合与情况的做事步骤。

物理学家兼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埃里克·马祖尔认为对某事了解的越多,把它教授给其他人的难度就越大,为什么会这样?当你在某些领域成为专业人士后,你的心智模型就会发展的更为复杂,而组成心智模型的步骤也会淡化成记忆背景(知识诅咒)。如一个物理学家,他可能已创造了一个由物理规律构成的心智模型库,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或者动量守恒定律。他会倾向于用这些基本的规律来解决问题。而忘了他的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自己早已形成心智模型的基本步骤。他会假设他的学生会轻松的听懂复杂的课程,因为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极其基础的,这就是元认知的错误。是对他(老师)知道的东西和他学生知道的东西之间匹配程度的误判。最了解学生们在接受新概念上有什么困难的,不是教授而是其他学生。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打旋律拍子让其他人猜,猜中的概率是2.5%,但打拍子的人认为对方猜中的概率至少是50%。

人人都会用大量有效的解决方案来打造心智模型库,随时用它锻炼自己。不过我们也会被这些模型所累。当新问题出现时,我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次与以前完全不同,而把它当成像之前一样的能熟练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我们的方法就不奏效,甚至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未能意识到解决方案并不适合,是另外一种有缺陷的自我观察,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我们必须培养一种能力,弄明白心智模型在什么时候不适用:什么情况看似熟悉,但实则并不相同,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办法做出新的安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