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 007|学校文化建设之我观

学校文化建设之我观

一所学校的发展几乎离不开学校文化的建设,因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组织成员的精神皈依,是他们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神话的聚合体。学校文化也是一所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无时无刻的彰显出一所学校的魅力,而这种魅力培育师生员工学校意识的深层基础,是任何刚性的物质力量、制度力量都无法替代的。

目前,大多数学校管理依靠的是强有力的制度,很少有学校能达到靠着“文化的自觉”让师生共同体获得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因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几乎都走入一个不可避免的误区。

文化,是一种精神符号体系,一个人只有认同了所建立的文化体系,才能达到文化自觉,因为这种文化能够彰显出生命的魅力和个性的活力。许多人都在探讨学校文化的建设,众所周知,文化重在传承。中华经典传统文化正是经过几千年岁月的积淀,现在依然褶褶生辉,让人折服,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从古至今,我们的国家在经历了数朝数代的不断更迭,现在中华民族毅然屹立不倒,就是因为文化从来没有断过,文化就像是打断骨头连着筋,这根“筋”至今连接着中华民族的命脉,绵长久远。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也是如此,在于一代校长一代校长的传承。

新教育银河实验小学,很重视文化的传承,在他们的报告中,常常会提到前辈对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功不可没。但在现实中,大多数学校的文化建设几乎在遭受着下一任校长的否定,于是,表面看起来,文化氛围十足,实际上,师生共同体根本感受不到任何由文化带来的归属感。对于这样的现象,他们司空见惯,却又敢怒不敢言,甚至表面看起来越是文化氛围浓郁的学校,背后越是隐含着师生深深的忧郁。

学校的文化建设大多还停留在形式主义阶段。在一些学校,我们看到了一些虚假的、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的“学校文化”。

放眼望去,即便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也会看到豪华现代的建筑,优雅园林般的建设,让你觉得你仿佛走进入了大城市学校亦或风景旅游区。不仅如此,学校的墙体文化也做得非常精致,走廊、墙壁、楼梯间,都有明显的“文化”标识,几乎每座教学楼上都有类似于“求学”“笃行”之类的大字,到晚上还会灯火璀璨,但这些文字之间,似乎又没有什么内在联系。因为它们几乎跟学校发展的理念、目标对不上号,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几个字就是为了“装饰”校园文化而存在的。

这些文化可以挂在墙上,可以树立在楼顶,就是没能走进师生的生命和记忆中,在学校几乎无人知道这些文化的真正意义,也无人关注它们的内涵,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广告”跟他们自己无关,那是领导的事。而真正的文化,是与学校的每一个个体成员的生命息息相关的。

如果你说这所学校没有“文化”,那你一定错了,因为他们提供的材料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能应付各级各类的检查,他们的档案几乎整理的完美无缺,因为在检查的时候,他们能够提供完完整整的活动方案、过程以及照片,而且图文并茂,很容易让人陷入对一场场活动的“想入非非”中。但这些都是纸上谈兵,这些材料如同废纸,根本无法彰显出真正的文化自信,因为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疲惫”,每个孩子对来到学校的陌生人熟视无睹。这样的文化建设,并没有加剧师生的幸福感,反而带来的是庞大材料下的疲惫、无限制的加班和学生对于生命的漠然。

新教育提倡让每一面墙“会说话”。的确,在校园里,“会说话”的墙太多了,甚至几乎找不到一面不会说话的墙,所有的墙体都被“文化”包裹着。琳琅满目,看得让人应接不暇,因为这些墙面上的内容存在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嫌疑,文化之间还是没有形成系统性,层级性,呈现出来的不是错落有致的美,而是杂乱无章的“满目疮痍”,正如口红再好看,也不能涂满整张脸一样,否则就会成为“大花脸”。

学校的墙体文化虽然看起来让人目不暇接,辐射范围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无不生动深刻,里面可能有儒家思想,有道家思想,有共产主义精神,有西方人文主义、建构主义,看起来高大上,却掩盖了生活的真实状态。因为这些都不能作为师生的共同追求,学校的行动甚至与标语内容南辕北辙,也就是说学校文化建设者自己都不信,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把这些当作自己的信仰,只是为了别人而要说。因为在学校眼里,往往是利益高于心灵发育,功利目的大于理想追求。甚至有校长坦言,检查组到学校停留都不会超过一天,一天之内他们无法看到学校的内涵,内涵发展根本没有必要。的确,这所学校迎接了很多检查,得到了很多领导的认可,但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状态却不是很好,他们长期处在压抑中,成为精神奴役者,甚至已经变得人格扭曲。

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也让教育陷入了碎片化。学校的特色越来越多,更替时间也越来越短,社会流行什么,学校也就跟风打造什么特色,流行写字打造写文文化,流行鬼步舞,打造鬼步舞文化,流行国学再打造国学文化……不是说这些特色不行,而是无法长期坚守,这一任校长可能喜欢国学,下一任校长可能喜欢鬼步舞,甚至有的校长在自己的任期内打造出多种文化,但都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最终不了了之。上级提倡什么,他们就打造什么文化,他们总是盲目追求上级领导的喜好,李镇西老师曾经说,有的学校文化甚至打造成了“局长文化”。

学校文化始终处在“飘零”中,如何坚守,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教育认为,文化是当代社会和当代教育面临的重大而急迫的课题,拯救学校文化的危机,是我们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

文化建设,更多在于文化自觉,但文化建设并不等同于文化自觉。真正的学校文化是能够促进老师和学生生命的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走向美好。文化建设最忌讳落入俗套,信之便去建设,不信就不要“折腾”。如:一所学校整个墙体都以《三字经》为主,在学校却没有一个人读《三字经》,检查的时候随便展现几句,还成了特色文化,这种造假的文化建设最好不要实施,因为还会给师生带来错误的导向,让他们错误的认为,学校文化建设跟自己没有一点关系。其实,这一点纠偏很容易,学之,用之,行之,知行合一,文化就会逐渐融入师生的生命中,就能达到文化的自觉。

文化自觉是文化建设最理想的境界。

好的文化,可以让人树立理想,树立自信,从而走向卓越,而不好的文化则会让学校成员之间沉湎于学校事物怪圈、技术操作、规章制度、任务完成、恶相竞争的不良循环中。真正的文化建设关注是师生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追求,而不是精神奴役和心为物役的精神扭曲,缺乏文化自觉的人,很容易陷入庸俗的人潮中,阻碍了生命的成长,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就是一种坏文化。

所以,一所学校的发展,必须确立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治大国若烹小鲜,一旦确立了学校文化的发展目标,就要为之付出辛辛苦苦的努力。学校文化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一所学校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师生的努力,只有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学校文化,让每一个生命在这里都得到最好的成长。

2021年1月9日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年度报告.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