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1.12小寒八日//七言古風·小寒·冬景·冬意(四)

七言古風·夜賞西安鐘樓詠懷二十韻

交匯東西南北通,金頂熠熠樓閣雄。

歲月磨洗容未改,春秋鬥轉鐘聲融。

秦漢風雲驚夢裏,晉唐故事畫棟中。

暮思高樓對通衢,行來不語唯聞鍾。

遠望層樓接高臺,落日熔金爲誰開。

滿空寒色雲飛斷,車水馬龍縱橫來。

遠觀危闌生感觸,流連雕樑知興衰。

人潮四向掀聲浪,仰望仙樓獨徘徊。

憑高真欲馮朔風,千尺高聳向空濛。

四周樓景相望處,對此欲倒中心崇。

雲裳入座欲相識,足履緣梯覺無窮。

敏聰詩成志意滿,撞鐘驚起椅上翁。

帝京寶地壓人寰,獨向蒼冥鎮皇關。

北街風煙開漢闕,南軒氣象盛唐觀。

西門安定家世界,東向城池隱約間。

暫放塵心遊物外,時聞鐘鼓催心還。

霓虹映襯紅愈豔,鐳射浮煙翠且重。

憑高一望情懷異,酹酒千嗟緒意同。

銀花火樹渾欲夢,心潮湧動上蒼穹。

唯嘆樓聳丹霄外,深夜聲摩碧落中。

      西安鐘樓位於西安市中心,明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中國現存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於今廣濟街口,與鼓樓相對,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整體遷移於今址。

      鐘樓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爲磚木結構,重樓三層檐,四角攢頂的形式,總高36米,佔地面積1377平方米。

      1956年8月6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佈鐘樓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西安鐘樓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鐘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廣濟街口,與鼓樓對峙。昔日樓上懸一口大鐘,用於報警報時,故名“鐘樓”。

      明王朝定都南京後,其間還有一次遷都之議。有大臣主張遷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動,專門派太子朱標赴西安實地勘察,選擇宮室基址,並繪製陝西地圖進獻。太子朱標從陝西回到南京後,呈獻了陝西地圖給父皇朱元璋,並詳細介紹了西安的地理優勢,認爲:“舉天下莫關中若也,天下山川惟秦地號爲險固”,提議遷都西安。但不久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此時朱元璋已經年邁,這位晚年喪子的老人心力交瘁,遷都之事不了了之,但西安鐘樓已按照皇家建築級別建成。

      鐘樓建成198年後,經歷了一場整體搬遷。這次東遷是與西安城市發展的東擴有關,鐘樓二樓西牆上,嵌有一方《鐘樓東遷歌》碑,記述了這座巨大建築整體遷移的過程。

      鐘樓初建時的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廣濟街口的迎樣觀,與南北城門正對,是城市的中心。這一位置正在唐長安城的中軸線上,也是五代、宋、元時長安城的中心。

      其後的二百年間,西安城不斷擴建,在原來的基礎上,向東、向北各擴建了近四分之一的面積,隨着城市中心東移,城門改建,新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形成,位於迎祥觀的鐘樓便日益顯得偏離城市中心。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由巡撫御使龔懋賢主持,將鐘樓整體遷移於西安市中心的地址,成爲一座綰轂東西、呼應南北的軸心建築。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乾隆五年(1740年)和道光二十年(1840年)分別對鐘樓進行了大範圍以及大規模的整修。

      辛亥革命時,起義軍曾在鐘樓與佈防的清軍激戰。護國運動時,陝西督軍陳樹藩從鐘樓開始了反對袁世凱的暴動。1927年,從美國留學回來的石林,在鐘樓開設了聲電影院,這是西安歷史上第一家電影院,抗戰時期,鐘樓由於其地勢高拔,而成爲預警日軍空襲的報警臺。國民黨也曾經利用鐘樓的四面門洞,關押刑訊革命者和進步人士。樓上駐紮軍隊,鎏金寶頂的銅葉被人揭去盜賣,樓體累遭破壞。

        2021.01.1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