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晔的外甥女初一了

单名一个丁,这是李晓晔最大的外甥女,也是他陪伴过最久的外甥女。

怀里抱过太久的孩子总是能让他格外惦念。

前些年各自上学,渐渐的相距甚远,欢聚总是短暂的,值得记忆的是有次次日要坐火车离开了,而她要回家时,“再见”说的是那么的哽咽,李晓晔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述了。

每当这个时候,他都是强忍着,擡手去示意再见。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和外甥们之间有如此多的情感牵挂。

李晓晔深知自己很平凡了,但他还是想为这一堆外甥做点什么,大姐家是两个双胞胎女加一个小男孩,加上老二老三家,一共亲外甥要达七人。网上流传的“舅舅外甥”,坐一大桌子吃饭,你说该宠谁呢?

可见这舅舅不好当,好在李晓晔醒悟的还算早,他是要努力的,需要为太多东西负责,绝不仅仅是自己。

孩子太小的时候,给的是亲切的一拥一抱,也不会干涉和要求他们成绩如何如何,因为这些他们的母亲本就苛刻。

李晓晔深深知道,孩子是需要关心的。他甚至觉得别人的鼓励就是变相的压力,所以他也不敢轻易去鼓励谁,不想给人以负担。

樊登老师讲我们现在回忆,记住的东西并不是每一个字一句话,而是画面,父母和朋友带给我们的影响是画面,而不是某句话。加上李晓晔的理解,如“好好学习”这类话也是潜藏在画面中的,并不是这四个字起了作用,而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景下让其烙刻其心,这才是教育。

外甥女初一了,李晓晔明确意识到自己给她带来的影响过小了,甚至没有影响,这是他不开心的地方,半夜里他也会把这件事提上日程,思考究竟以何种方式传递一种“爱”,对孩子有帮助是毋庸置疑的是该做的事情。

初步,他打算让丁准备一个本子,这个本本当然不是记仇恨,而是打算提几个问题,让孩子来答,了解她的过程中,也能给出自己的意见,可归结为帮助她思考,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

比如,罗列你知道的所有职业?如果每年都能提问这个问题,那她在大学毕业前就至少对百种工作岗位有所耳闻,至少对十种工作有所熟悉了。回想自己的志愿填报,完全不清楚社会上的职业,又怎么会选择自己的专业,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因此这必然是李晓晔要提的问题之一。

再比如,你怎么看待妈妈这个角色?又或者你觉得你读书为了什么?你有没有特别想做的事?请评价你最讨厌的老师等等。

李晓晔是要提一些她甚至没有想过的问题,他要用辩证和举例的方式打开孩子的固有思维,考虑到话少言才有份量,也不打算问太多问题,当把这些记录在册,长年成长一定会对孩子有所影响,这便是他能想到的方法之一。

李晓晔也有点想家了,他在半夜怀念对面山上的桃树和梨树,他想起独自一人躺在杏树上乘凉的惬意日子,他想起一个人在弯弯绕绕的路上打趣欺负花草的样子。这些故事他几乎没同人讲过,已经有好多年没有爬上那熟悉的山头。而今,他想重走一次,想带着他的大外甥女来走走,讲讲那些拼凑不齐的故事。

何为教育?何为影响?并不是盯着作业的教诲才算,并不是正能量的举动才算,李晓晔觉得只管去做,孩子汲取的再消化掉的也许恰恰是自己忽略的某个点就够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相信初中孩子有自己的见解了。

提到这里,李晓晔的同桌也要出场了,他的初中同桌是一位女孩,这位女孩情绪化很严重,非常暴躁可以说,比李晓晔要大一岁,但小九九恰恰也多一些,因此宽慰的话还总是他讲的多。

我们总是要回忆自己的经历,然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去磨合自己的观点,以此来表达。这是李晓晔在身体和金钱都不十足的情况下的思考,他又能怎么办呢?除了尽己所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