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隨流水21-01-13:翻新書


1月12日,臘月初一,週二,晴,-1至14度

晨五點二十五起。晨課已堅持了十二天,研習古文,不下背的工夫,便難有深切體會。聖賢教誨是要人去行,將之裝在心裏,臨事時就能於事上去驗證。背得多了,猶如打通了溝渠,五經四書皆能貫通互注,古人不正是如此做學問的嗎?

今日背《詩經·小雅·角弓》,此詩勸告王朝貴族不要疏遠兄弟親戚,而親近小人。《論語》裏也有類似的忠告:“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故舊不遺,使民不偷”等等。詩云:“爾之遠矣,民胥然矣。爾之教矣,民胥效矣”。《禮記》亦有云:“下之事上也,不從其令,從之所行。”故上位者之好惡言行,不可不慎,民之表也。

背《論語·子罕》十章。孔子的弟子琴張說,“子曰:‘吾不試,故藝’。“試”是用的意思,我不曾被國家所用,所以就學了一些技藝。我忽然聯想到《紅樓夢》的“正邪兩賦”。曹雪芹說:“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爲逸士高人。”孔子是也。

讀梁漱溟《慾望與志氣》。儒家的願力是立志。志爲心之所向,志之所之,行之如矢。可世人常錯把慾望當成志向。手指着東,心卻忽南忽北。梁先生說:心雜無力即是病。其無力是用力分散,而無能力往一處使,故難成事。難成事則生苦生厭,難得有樂。

八點出發,驅車去杭州接兒子歸來。兒今年大四,此次去接,將其寢室裏的電腦、衣物、被褥統統運回來,大學的生活基本結束。四點多到家。收拾行李、清洗被褥、衣鞋,做晚飯,忙到六點纔開飯。喫完飯,又出門買了牛奶,和一堆橙子類的水果。兒感冒了,需多補充維生素C。本週日省考,可千萬別發熱,發熱就進不了考場,這半年的努力都白費。坐在書桌旁,聽着他房間裏傳出的擤鼻涕聲,就讓我揪心。

今日收到六本新書。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本月竟然不知不覺買了二十本書,花了325.4元。雖懊悔不迭,可在燈下翻新書的時光,還是相當愜意的。

先翻楊照明《學不已齋雜著》。在書首其弟子曹順慶作的《文心永寄——楊照明先生評傳》中讀到,文革時,楊先生與當時的其他知識分子一樣被扣上“反動權威的帽子,下放到鄉下。而對那紛雜動亂的形勢和不公正的待遇。楊先生以一種心遠地自偏的態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搞學術研究。“每天應付完分派的工作回家後,就把房門緊閉,將過去收集的資料和各種版本翻檢出來,攤在一張大牀上,繼續進行《文心雕龍校注》的補訂工作。爲防意外,他準備了一張草蓆,如有不速之客敲門,就立刻打開草蓆,將牀上的違禁物蓋上,然後徐步出來應付。”讀到這兒,我又想起晨課時讀的梁先生寫的《志氣與慾望》,立志堅定者,其志向是不會隨境遇的改變而動搖的。孔子論學的三層境界:知之、好之、樂之。唯樂之,才能將生死存亡拋之腦後,打開書,便進入與世相隔的極樂世界。

中午兒子帶我們去吃了日本料理,都是冷冰冰的,爲不掃他的興,我連聲讚道:好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