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达效应》:拒绝成见,女性也有她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 1.《玛蒂尔达效应》 2.这是一个追逐梦想的故事 3.一路飞奔的奇遇 4.玛蒂尔达效应

1.《玛蒂尔达效应》

有些故事,你猜得到开头,猜得到结尾,却怎么都猜不到过程。

玛蒂尔达的故事,便是如此。

《玛蒂尔达效应》是英国作者埃莉·欧文的作品。在埃莉·欧文七岁的时候,父母为她买了一台小小的打字机,正是这样一个别致的圣诞礼物,开启了她的写作之路。她的这本《玛蒂尔达效应》已经被翻译成了8种语言,如今,它不仅成为了英国孩子的热门读物,同时还获得了多项图书奖项,并入选了英国企鹅出版社科学书迷的书单。在英国的STEM学校,《玛蒂尔达效应》更是成为了学校的必读书。

这到底是是怎样的一本书?它触发了我的好奇心。

作为一个大人,能读到这样的童书,也算是弥补了我童年时候的缺憾。和很多给孩子们讲大道理的书籍相比,《玛蒂尔达效应》,它的主人公虽不完美,但更具震撼力。

2.这是一个追逐梦想的故事

玛蒂尔达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她聪明机智,热爱发明。她的爷爷维尔弗的去世,给她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一直被玛蒂尔达视为发明界的知音,爷爷的去世让她体会到孤独的滋味。

她和很多那个年纪的孩子一样,既觉得自己特别,又常常感到自身的渺小。他们常常会受到大人物事迹的激励,但又总是缺乏主动探索的勇气。

作为一个痴迷于各种发明的小女孩,玛蒂尔达想要出人头地。她以玛丽·居里为榜样,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她一样,成为一名影响世界的科学人。

“今天我该创造点什么?”玛蒂尔达常常扪心自问,她始终记得,爷爷曾经跟她说过的话。“需求是发明之母”,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发明了便利手,还在爷爷的帮助下,申请了专利。只不过,她还在攒钱,期望着便利手在全世界的发行。

是一次学校科学大赛的挫败,让玛蒂尔达整个人陷入到了沮丧之中。评委们觉得那么出色的作品,不可能出自一个女孩子之手,这样的否定,不仅否定了玛蒂尔达一个人,还否定着整个性别。

玛蒂尔达的郁闷,引来了奶奶的开导。这才引出了之后的故事。

奶奶本身是一名天体物理学家,且有重大的发现,早在几十年前,她就发现了一颗独特的行星,而她的老板把她的发现据为己有,如今,他还获得了行星的命名权,正是斯莫克这个家伙。

距离斯莫克获得诺贝尔奖的典礼只有不到两天的时间,玛蒂尔达依然决定,要为奶奶讨回公道。没想到的是,奶奶也如此想,两个人一起,奔向了遥远的斯德哥尔摩。

这是整个故事的开头,惊心动魄,然而,结局可预测。玛蒂尔达胜利了,且获得了尊重。她的奶奶赢得了本属于自己的荣誉,而星星的名字,被作为一项礼物送给玛蒂尔达,“玛蒂尔达行星”真是好名字。

玛蒂尔达,一个追逐梦想的年龄,在克服重重的阻难之后,获得了更进一步的胜利。这是属于青少年的激动人心,在一个成年人的眼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前面那个时代,女性地位低下的无尽辛酸。

3.一路飞奔的奇遇

《玛蒂尔达效应》这本故事书,它最精彩的情节,实际上是玛蒂尔达与奶奶乔思·摩尔一起奔向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的整个过程。30多个小时,他们逃离养老院,从洗衣篮子里跑出来,跳上了送牛奶的车,在港口误打误撞上了一条急于离开港口的船,在船上修好了故障,认识了船长和船长夫人。下船之后,在法国加来打车,遇到了一个拍电影的团队。跟着这个拍电影的人,他们竟然乘坐热气球,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且因为热气球漏气,他们把热气球最终停在了埃弗尔铁塔上,而操作热气球驾驶的,竟然是颤颤巍巍的老太太乔思·摩尔。

一路上,他们可谓是披荆斩棘,中间笑料百出,戏剧化的节奏,又让人欲罢不能。

不仅如此,这中间提到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后文的伏笔,最终都是他们的贵人。这实际上也是对人生的隐喻,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遇到一个人,但就是认识了,而且结下了善缘。这点缘分,会成为养料,在未来的某一个瞬间,重现滋养自己的生命。

对我们的一点启迪,大概便是生命的善意。

因为玛蒂尔达是热情的,有追求的,她和奶奶从来都不放弃。在偏见成风的社会中,她们依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着实不容易。

一路飞奔的奇遇,即是人生的恩惠,又是上帝的挑战。

在到达斯德哥尔摩,成功地揭发了成果的剽窃者之后,玛蒂尔达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4.玛蒂尔达效应

《玛蒂尔达效应》这样的书籍,符合青少年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故事情节也跌宕起伏,又结合当今女性的热门话题,不得不说,作者是非常有远见。

玛蒂尔达的名字,也别有深意。在科学界,玛蒂尔达效应确实存在,它特指女性的科学成就,在她们所在时代被忽略和抵制的现象。

这样的抵制,只能是一时,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终究要承认女性的重要意义。

女性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与男性存在的对抗,更重要的,是一种平衡。

埃莉·欧文的《玛蒂尔达效应》,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想法, 把它化身为故事中的小主人公,我们在跟随着她探险的过程中,也逐渐领略到女性的聪慧和价值。

虽然绝对的公平是很难实现的,但每一个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人,都是伟大且勇敢的。

《玛蒂尔达效应》,从孩子小的时候,就种下两性尊重的种子,未来孩子们的世界,会更加地美好。

拒绝成见,女性也有她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接纳差异,包容彼此,共同进步,才是我们的理想所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