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季 013|沒有生活的“契機”,哪來修道的功夫

前幾天因爲閒雜瑣事困擾到自己的心,事情雖然暫時解決,也讓我對道家功夫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我原以爲道家就是一味忍讓,只要用善良和寬容用就可以得到別人的理解,可事實並非如此,反而越是善良越讓別人得寸進尺。對於這件事,我原本打算是忍讓的,可師傅讓我努力爭取,給我打氣之後,我也決定維護自己的權益。事情就在我下定決心要做這件事以後,一直都在發生變化,還沒等到預設的時間點,一步一步朝着我的預期目標發展,不攻自破,事情暫時得以解決。而後,我將這件事徹底放下,不再去想關於這件事的種種。

從那件事後,我似乎對於“道”的理解更加透徹。原來道家思想不是一味忍讓委曲求全,而是該出手時就出手,因爲我命由我不由天。我第一次感受到這種力量的加持,同時,對於《道德經》也就越深入地參悟。

曾經那些聽得雲裏霧裏的東西正在一步步逐漸變得清晰。今天,在吟誦第二十二章的時候,第一次感受到陰陽在生活中的妙用。《道德經》經常說“不爭”,但卻從來沒有想過爲不爭的原因。爭與不爭本是事物的陰陽兩面,倘若“爭”屬陽,那麼“不爭”則爲陰,陰陽要平衡,所以凡事不能都爭,否則越是爭,越是不得,相反,不爭之後,該來的則都在路上,時機到了不爭也能得。這就是陰陽,“萬物負陰而抱陽”,人們總是喜歡看到陽的一面,而忽略“陰”的作用。在生活中,陰的一面很難被人們發現,但並不代表陰的東西就不存在,正是有了陰陽才構成了世界的合理。陰陽如天地中的黑與白,月亮中的圓與缺一樣自然,有了陰陽,事物纔會完整。

陰陽是自然之理,有心陰就有陽,就看陰陽哪個方面佔據多一些。所以沒有必要事事都要爭,因爲爭得多了,自然失去的也多。在爭的時候,人一定是把陽性方面的利取走了,不爭並不是無所作爲,而是“功成身遂”之後的自在,對,該丟棄的就必須丟棄,時間長了,便形成了你的智慧,因爲你對人生的理解肯定會比別人深。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曲、枉、窪、敝屬於陰柔之性,而全、直、盈、新則是大多數人們追求的目標,屬於陽性之剛。物壯則老,木強則折,對於道家來說,修煉的是陰柔的功夫。如魏老師說,當我們再次相見的時候,比的是“靜”的功夫,注意是“靜”而不是“比誰的名更大”或者“誰家的存款最多”,那些名與利都是暫時的沒有人能永久獲得,名利是有期限的。道家對於名利則是看淡、放下。

事物永遠處在一個變化的動態中,當你開始爭時,你就輸了,爭就是陽的積累,而另一個方面也在做着反向運動。所以,在生活中,常常越是想要得到,就越失之交臂,與其如此,倒不如大大方方放下,沒有了名與利的干擾,反倒是一個接一個地來。

凡事不可過陰,也不可過陽,陰陽失調就會招來大麻煩,因此,無論對於任何事情來說,總要陰陽平衡纔是。不信,慢慢就會發現太過在意的東西,只要你極力去爭,最後終將失去。

對於道家的修行越來越喜歡,如果說其他的任何事總會有“牆外的想進來,牆裏的想出來”的若即若離,那麼對於修道來說,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壁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故爲天下貴。

現在,我甚至感謝生活中的那些“契機”,沒有這些“契機”,對於《道德經》自己的理解也就不會這麼深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時候業障也是一種成全。

2021年1月13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