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靖節

許是近期鬼神類的電視劇看的有些多,命運和緣分類的詞語總是能夠很迅速的牽動自己的心,日常事務雜而多,在無數條線上能夠遇到重複的兩端也是不易,例如我與陶靖節。提到這點,不得不感嘆一句世事無常,雖說陶先生我已經認識很久,甚至他的某些膾炙人口的詩句也能誦出一兩句,可在真正的講臺上,確暴露了對其認知的淺薄,好似除了“淡泊”“田園”“厭煩名利”這些詞語找不到更多的表達方式。當然,如果僅僅如此,並不能夠讓我感嘆至此,拋卻在關鍵的考試場合的失利,這次隨意打開書本,挑選日誌文章,一不小心進入吾眼的竟也是陶靖節的《歸園田居(其一)》,像是命運般的打開了這篇文章。

若是不考慮這篇文章所帶來的深層次含義,若是想象自己是東晉末年時期生活的一位普通百姓,若是不用去想太多功利性的繁雜思維,我更加欣賞的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這句話,可現實卻是“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更加能夠突出人生的狀態。

從很久之前的日誌中,我自己便在尋找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或者說自己在盡力的去常識散文寫作,《那輛依舊嶄新的自行車》是我對自身情感抒發滿意的始發站,之後自己又嘗試過很多次,雖是有些感情,然讀起來依舊平淡無趣。而《歸園田居》中所描述的畫面便是從古至今優秀抒情類詩歌文章的描寫手法之一,平凡而又無趣的村莊炊煙,在陶靖節的筆下變得朦朧而又有詩意,歸根結底是因爲“曖曖”、“依依”詞語的應用,從這裏也能夠看出來對於陶靖節來說,用高雅而充滿趣味的詞語來形容生活中的常見事物是他抒發感情的重要手段,這些透露出來的不僅僅是陶先生知識的淵博,還有他對生活的熱愛。

得出來此結論的原因便是,自己曾嘗試過在腦海中描繪一幅村中煙火圖,也嘗試過去從那時淡時濃的炊煙中感悟鄉村生活的趣味,可無論是以何種的筆觸開始,總會在鄰里高談闊論的喫飯場景中結束。陶先生字裏行間的鄉間趣味感對於目前的我來說好似披上了一層薄紗,不掀開它,我自始至終都不能夠有所感悟。從這裏我便知道,雖然我在很早前便不斷的提到嚮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雅生活,可實際上,這個世界上陶靖節只有一個,“性本愛丘山”也許只是被陶先生筆下充滿高雅趣味的平凡生活所吸引罷了,畢竟對於陶靖節來說,十三年的官場沉浮,沉澱的是自己生性愛自然的氣節,洗去的是世俗所賦予他的名利追求。

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個羨慕陶靖節的人,可世界上有不知道有多少個能夠成爲陶靖節的人,面對名利不心動,不行動。如果這樣子的評論有些虛妄,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問題,在陶淵明庶妹去世,陶淵明辭去彭澤縣令,做《歸去來兮辭》歸隱田園的情況,正如我們現在經過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努力成爲了縣委書記+縣長,卻因“性本愛丘山”而辭職回家,尋一處山村成爲田間務農人員,這種決心和毅力是怎樣的,或者說自己所捨棄的是什麼,所收穫的又是什麼。經過一番冷靜的對比,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成爲陶靖節需要什麼。

當然這種類比並不能夠準確的界定,畢竟今時不同往日,東晉末年的生活和現代是不一樣的,包括思想,我很贊同一點:當今的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展現自己,將自己置身於時代的舞臺來爲社會服務是人生的價值所在。即使如此,社會依舊需要讀《歸園田居》,需要認識陶靖節,因爲我們需要從他的身上,或者從他的作品中獲得面對自己“性本”的勇氣和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