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季 014| 装睡的人只能装模作样

今晨看到詹大年老师公众号里的一篇文章——《我们正在努力培养装模作样的下一代》,对应此,我也来说说关于“装模作样”的话题。

教育是什么?教育归根结底就是用你的生命去发现和唤醒孩子们的生命。不幸的是我们面对的是那些装睡的人来唤醒。比如防火演练,学校里会经常安排,但并不是为了练,而是为了“演”,演戏的演,说白了就是为了拍照,因为拍照之后就能写个公众号或者美篇,告诉上级这项工作已经落实了,至于落实到什么程度,起到什么效果,则假大空地吹嘘一番。

提起宣传,不由得想多说几句,学校工作的确离不开宣传,但是并不是以宣传为主。倘若一所学校所有的工作都以宣传为主,那么学校办学的初衷就值得怀疑了,因为一所学校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不是“一切为了宣传”,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校把工作简化为“宣传工作”,且比比皆是。曾经跟一位校长聊起某项工作时,校长脱口而说:“学校工作不就是宣传吗?造一些假材料,我最擅长了。”在学校,这位校长也是这么要求老师们的,学校里事无巨细地都要进行“宣传”,甚至一天好几个宣传活动,而且还要求,学校的公众号每次发出后还要第一时间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如果哪个老师没来得及转发,还让教务处统计进行奖罚。长此以往,奇怪的是,这所学校老师们的朋友圈除了学校公众号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任何痕迹,不免令人……

学校工作是有必要宣传的,但把宣传工作做到如此“白炽化”,多少有些假大空,甚至背离了教育和办学的初衷。学校的发展要以学生为主,学生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宣传的只言片语。那么学校宣传的目的就成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校长曾经说:“上级领导下来检查工作只看校园环境好不好,卫生干净不干净,他们检查的时间短,哪能看到什么内涵发展。”什么是内涵呢?内涵就是学生的发展情况。偶尔遇到上面需要找学生做调查时,学校几乎提前把家长都“筛选”好了,大部分是听话的和“灵活”的,并且威逼利诱:“如果调查出了问题,你家孩子就坐到最后一排。”对于学生呢?班主任则是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叮嘱地清清楚楚,只要回答出现错误,后果就是“坐最后一排,剥夺孩子所有的机会”。这里并没有夸张的说法,而是实事求是,事实比这更甚。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得到了所有检查组的好评,而孩子们在学校连大气也不敢出,他们在学校的行为唯唯诺诺,凡事表面毕恭毕敬,内心卑微至极,试问:这样的学生生活状态,极度压抑孩子的个性,这些孩子以后是要出大问题的。

这是宣传的问题,再来说说“音体美”的问题,艺术教育可以看作是生命课程。无论一个人走到哪个阶段,都离不开艺术,艺术可以润泽生命,让生命充满阳光。在学校,音体美课程是怎么安排的呢?学校虽然有专业的美术老师,但并不上美术课,原因是怕美术老师太轻松了,所以安排一个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来上课,老教师又不会画,每次上课之前都会问主课老师要不要课,没人占课的时候,美术课基本就是孩子们的自习时间。

再说说音乐课,虽然有专业的音乐老师,但在学校的任何一个班级里,全年几乎听不到任何歌声,因为学生不会唱歌。专业音乐老师怎么会教不会孩子们唱歌呢?后来才发现,音乐课根本就没有上过,而是教师之间以“承包”的方式整学期“承包”给主课老师,可谓“两全其美”。

至于体育课,孩子们在课上体会到的除了苦还是苦,因为每次体育课之前,他们都叫苦连天。虽然是体育课,除了体能训练就没有一点乐趣可言吗?

孩子们的艺术细胞就这样被搁浅,偶尔有第二课堂,也只不过是应了“做材料,装样子”的需求。这些仅仅是音体美老师的问题吗?恐怕不是,而是一所学校的导向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校是“装睡的”,或者说是校长对于艺术教育的认识存在偏颇。如果说音体美教育的缺失是为了学生的成绩,那么学生的成绩还是一如既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学生听话,教师听话,校长做老大”,至于发展不发展的,并不重要。

关于装模作样的,再比如: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一走进学校,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它们所有的指向都是“读书”,看起来“书香”氛围浓郁,整体展现出来的是杂乱无章,没有形成科学体系,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看起来,每面墙“各说各的话”。

书香校园自然要求教师和学生进行读书,学校花费了大量资金购书,把书丢给学生读,而且规定必须每天要有读书笔记,无奈,学生的读书笔记写得一塌糊涂,上级来检查时,孩子们的读书笔记由老师来代写来应付材料汇报,这一项工作还被作为亮点被上级部门表扬。对于孩子们读书,教师只把书丢给孩子就不管了,至于怎么读,读什么,怎么写读书笔记,教师几乎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去做。

再说说教师读书的问题吧,学校采购了一批书,书看起来质量不错,于是教务处选定一本书人手一本来共读,说下次开会之前要谈读书体会。可是,大家的读书体会却是这么谈的,几乎所有老师谈的话题都撇开了书的内容,老师们也很诚实,说自己没有时间读书,于是就随便说说,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讨论会还洋洋洒洒的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所有话题都跟选定的书没有任何关系。

后来,学校的书就被压箱底了,即便是这样无效的讨论,而后,也成了建设书香校园的重点工程。

问题在哪里?校长不读书,怎么去倡导老师读书呢?老师不读书怎么引领学生读书呢?然而,书香校园建设依旧如火如荼。

其实也不能说校长不读书,校长不过是不读教育类的书罢了,那么校长的办公室里摆放的是什么书呢?厚黑学、三十六计、鬼谷子之类的权谋之书,每当看到这些书时,不免有些后怕,也有理解了孩子们平时的“唯唯诺诺”了。

教育是发现和唤醒,师生在教育中互相成全,共同成长,共同点亮彼此的教育幸福生活。但某些学校做到的只有压制个性,排除异己,有个性的老师被压制,反倒是那些初心不在、善于拍马屁的人正如火如荼地占据着教学的重要岗位,他们正在引领学校走向未来。

可笑至极,把“装模作样”发挥到了极致的人,怎配谈教育?!

2021年1月14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