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明明是兩個人的,爲什麼結束時,我卻成了「失敗者」?

前段時間,一位比我大幾歲的男性朋友約我喫飯。

在餐桌上,他不斷重複着一句話:“我好失敗啊。”

我忍不住問他:“是什麼讓你覺得自己非常失敗?”

他垂頭喪氣的說:“因爲我離婚了。”

他不是我遇到的第一個跟我說“我很失敗是因爲我離婚了”的人。

我發現,很多離了婚的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的給自己扣上一頂“失敗者”的帽子。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1  

“虛體自戀” 

人,都是自戀的。

但大多數人,都是“虛體自戀”。

虛體自戀說的是:你的自我價值感是和外在條件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比方容貌、身材、金錢、社會地位、名氣等。

而實體自戀說的是:你的自我價值感,你覺得“我很好”的這種感覺是一種很真實的東西,像就一種實體,所以它不會因爲外在條件的變化而受到大的損害。

所以,當你擁有很好的外在條件時,你的自戀會爆棚,但是,當你的外在條件變差時,你的自戀就會受到很大的損害。

如果你的自戀主要是虛體自戀,那麼你在做事時,注意力就會放在外在條件上,放在那些比較虛的東西上。

相反,你對那些真實的、核心的東西好像總是把握不住,總會有所忽視。

所以,當離婚發生時,如果你正處於“虛體自戀”中,那麼它就很容易會損害到你的自戀、你對自己的接納度以及你的價值感。

結婚,讓你感覺自己是個完整的人。

而離婚了,一旦被人知道,你就會有一種很深的羞恥感,感覺自己不再完整了,也不再是個正常人了。

特別是,你會覺得別人正在用一種異樣的、看不起的眼神在看着你。

實際上,這是一種投射,當一個人是虛體自戀時,她會覺得自己的價值感,必須建立在她有正常婚姻這件事上。

當這個事實被破壞時,她的虛體自戀也被破壞,這時她就會產生一種“我不行”、“我很差”、“我好失敗”的羞恥感。

而當這種羞恥感投射到外部世界時,就會變成別人在說“你不行”。

所以,離婚會毀壞一個人的虛體自戀,這時,他會覺得自己是羞恥的,所以會稱自己爲“失敗者”。 

知道了這一點後,你就可以試着將自己從“虛體自戀”慢慢轉向“實體自戀”,將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從輕飄飄的外界事物中,轉移到自己本身,比如你是誰、你的天賦、你的熱情等之上,從而重新建立一種正確的自戀方式。

2  

三個思維錯誤

離婚後,就將自己劃到“失敗者”行列,其實還犯了三個非常嚴重的思維錯誤。

第一個思維錯誤:將“事的問題”等同於“對整個人的否定”。

什麼意思呢?

離婚是一個事,它的出現說明在婚姻這件事上,你也許是做得不夠好,你也許是想得不夠明白,你也許是太過缺乏經驗。

就像我那位朋友說的:“我在還沒搞明白親密關係的時候,就被家人推進了婚姻,那種感覺就像是我從來都沒軍訓過,就被直接派去了真正的戰場。你說,我還可能倖存嗎?”

這個比喻非常真實。

很多人的婚姻出問題,其實都是因爲在結婚前並未經歷過什麼親密關係,對親密關係缺乏瞭解所致。

同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對自己的瞭解和探索太少太淺。

因爲對自己的瞭解太少太淺,所以對其他人的瞭解和理解就更是浮於表面,從而對人性的理解也會過於簡單。

所以,當步入婚姻,當被帶入到更復雜更多元的關係後,一切就會變得極其困難。

更何況,婚姻還是一門幾乎沒人教授的課。

在這種情況下,在親密關係、婚姻中碰壁就是非常正常的事了。

離婚或是分手,其實都是在事上出了問題,遇到了挫折。

而你不能就此將這個“事上的錯”歸咎於“整個人”,並給自己扣上一個“失敗者”的大帽子。

這就是第一個思維錯誤。

第二個思維錯誤:將系統性問題歸結爲自己一個人的問題。

離婚或分手,都很難是單方面的問題。

即便一方出軌,也有可能是兩人都有一些問題,比如缺乏溝通,沒有精神交流等。

所以,當你在做離婚問題歸因時,就不該把所有問題都歸結於對方,認爲自己是個十足的受害者。

當然,你也不要把所有問題都歸結於自己,認爲自己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婚姻和親密關係,都是複雜的。尤其是婚姻,它不僅牽扯了兩位當事人,可能還有孩子、父母、家屬、朋友。

所以,它是一個系統性問題。

更何況,這裏還有人性的問題,而人性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的。

關於如何處理系統性問題,我在我的書《直擊本質》裏也寫了,可以參照一下。

因此這時,你就不能再用簡單的思考方式解決系統性問題,而要用系統思考的方法去進行思考和解決。

第三個思維錯誤:將曾經的問題等同於永恆的影響。

離婚了,分手了,就意味着它已經是“過去的”事了。

“過去”,不能等於現在,不能等於未來,更無法等於永恆。

所以,不要把過去發生的事,變成對你自己的永恆評判 - “我是一個失敗者。”

“我是一個失敗者”,就是一句典型的永恆批判。

當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就等於是用一句話給自己的心靈和頭腦,判上了無期徒刑。

但事實卻是,從現在開始到人生結束,你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所以,對你來說,眼前的關鍵不是那段已經走過的路,而是未來的路。

那段路你準備怎麼走?

選項一:面向未來、背對過去,往前走?

選項二:面向過去,背對未來,倒着走?

在這兩個選項中,你會選擇哪一個?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

但在現實中,很多人卻會不知不覺的選擇後者。

在你做出真實選擇時,千萬別忘了:只有放下背在身上的沉重行囊,你纔有可能踏上蓬勃豐盈的人生旅程。 

3  

一扇門 & 一個禮物

如果說,對離婚者或分手者來說,將離婚與失敗、羞恥掛鉤是糟糕的,將離婚與“永恆失敗”等價是錯誤的,那麼,還有什麼更好的思維方式呢?

1、一扇“確定的大門”關上了,同時無數扇“可能性的大門”卻打開了。

很多年前,我在一次失戀後非常傷心。

身邊朋友都勸我“別傷心了”,可這些話對我都沒什麼用。

直到一位比我年長很多的朋友,跟我說了一句很特別的話:“恭喜你,重獲自由了,你的人生再次擁有了無限的可能性。”

聽到這句話時,我呆住了,心想:“怎麼還能這樣?”

那時,我雖不能完全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但直覺告訴我,他是對的。

多年之後,當我歷經世事,才體味出了他那句話後的博大智慧。

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我們的本能卻在不斷促使我們去追求100%的“確定性”。

這本身,就是悖論。

如果我們能夠看透人生的真相,完完全全的接受不確定性,甚至去擁抱不確定性,把它當成人生中的各種機會,那你的人生肯定會有大的改變。

所以,當你離婚了,分手了,那扇確定的門的確是在你背後關上了,可是,還有無數扇門正在向你打開呀!

2、一個“災難”背後,可能正藏着一份禮物。

在我的課程上,有時我會帶大家做歐卡自我介紹。

有位同學是這樣介紹自己的:

“我是一個很容易就對別人掏心掏肺的人,或者說是我是一個很容易輕信別人的人,因爲輕信,我被騙了很多次,很久以前還自許是因爲自己善良,但後來意識到這不是善良,而是懶惰,懶得去鑑別對方的真實信息,只一味的掏心掏肺,妄圖把對方感動:我這麼好,你怎麼忍心欺騙我?不僅懶惰,還蠢。

再後來,我去學了心理學,想要蛻變,考上了國內頂尖的心理學院校,我以爲我有了進步,但是我絕望的發現,我還是一如既往的蠢,直到把家裏所有的家當都搭進去還貸款了很多買了一套表面看上去很不錯,但實際上各種問題一大堆的房子,買了就再也出不了手了。

這時我才發現,自己不僅懶、蠢、還有一種貪便宜的心理。因爲別人把房子描述的天花亂墜,就覺得房子真的很好,生怕被其他人買去了,沒有做任何的調査就倉促付了定金。現在我就在這所房子裏打字,深刻的意識到我這種人兩個字形容特別合適:活該。姜太翁釣魚,願者上鉤。更可悲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從他的自我介紹中,我感受到了一種對於自己的憤怒,甚至是絕望。

於是我問:“假如這些錯誤是一個給你的禮物,你覺得這是一份怎樣的禮物?”

很長時間後,他終於回覆了:

“看到這句話,我有點想哭的感覺。這一兩年過得不太好,自己的內心出了問題。我總是在不斷地抱怨,焦慮,批評指責,無力感抑鬱,和短暫開心中不斷地循環。看到這句話,我問了自己,如果所有這些都是給我的禮物我能收穫什麼?我發現那是警鐘,警惕自己,專業人做專業事,好好籌劃,提前籌劃,學會動腦子思考。再苦的生活也能開心地活,謝謝你的提問。”

這就是一念之轉的力量 - 通過一個提問,他的思維方式發生了180度的轉變,從“災難視角”轉爲了“禮物視角”。

同樣,這個思考方式也能運用在離婚、分手這些事上。

當這些事情發生時,你也可以像這樣問問自己:“離婚或分手這件事,假如是上天送給我的一份禮物,那它會是一份怎樣的禮物呢?”

相信這時,你一定會發現一個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答案。 

而當這個答案出現之時,相信你的內心感受與思維方式也會發生一次非常重大的轉變。

最後的話

分手了、離婚了、無法生育孩子了、身體不好了、家裏沒錢了、沒有考上大學了、創業失敗了、被辭退了、被騙錢了等等,聽起來都很可怕。

但事實卻是,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

真正可怕的是,你認定自己就是一個“失敗者”,從而再也爬不起來了。

- END -

作者艾菲介紹:“只做影響你一生的課程”的蓬勃學院創始人&CEO、深度思考力暢銷書《直擊本質》作者、多家企業創始人&CEO的個人成長教練、Gallup全球認證優勢教練、國際教練協會(ICF)認證專業級教練、前美國財富500強公司大中華區市場部負責人,20萬讀者公衆號“艾菲的理想”創始人兼主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