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逻辑与故事《大秦赋》观感(4)

78集《大秦赋》看下来,我到底收获了什么?回忆了一下,大概可以概括为三个视角,就是本文的标题历史、逻辑故事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免不了失真,但确是三个视角中最客观的;影视剧的故事视角就近似娱乐视角,最为八卦,对真相几乎没有贡献,却是影视剧最不可缺少的视角。

        再说逻辑视角,它也是所谓“大历史”视角的一部分。易中天的《易中天中华史》和施展的《中国史纲》就常采用这样的视角。

        逻辑强调因果和体系自洽,它并不太看重表层现象,而是挖掘背后的深层动因。

  《大秦赋》所处历史时期,正是所谓“礼崩乐坏”的变革期。秦王嬴政与吕不韦的政见不同恰在于此,嬴政要灭六国,废分封,行郡县之法。希望大一统后的秦国车同轨,书同文。

        吕不韦毕竟是商人,本性未改,对自己的封地念念不忘。郑国渠与贵族封地有利益冲突时,他也极力维护贵族,并以牺牲国有土地为代价。他的《吕氏春秋》与秦王嬴政的法家思想无法同轨。

  对历史需要尊重,但我们这样的非专业人士,只能看个大概轮廓,没有能力考据。而细节上,你比较一下图上秦将与兵马俑,是不是非常有“考据”的感觉?

  娱乐在这部剧里也表现的相当充分。嫪毐一个侍人,短时间内就搞出那么大动静,不能不怀疑夹杂了太多“为精彩而精彩”的“戏说”。

“大历史”观的逻辑,就是挖掘比“事件”(战役等)背后变化更慢的“慢变量”。比如,《大秦赋》强调了郑国渠的富国强兵之策,打灭国之仗,不同于诸侯间的攻城掠地,它打的是国力

        秦国的地理位置(单面受敌,且有隘口)和广阔的战略纵深等都是慢变量要素。

        此外,在与六国通商时,推行“秦隶”。还迫使魏国在度量衡等方面做出让步。逼迫魏韩放弃对盐铁的管控,使农民弃农…,阐述伐谋不少于阐述伐兵。这也是一种历史观的进步。

  历史、逻辑与故事,不论哪一视角,都是编剧对客观史实的一种重构。三种重构的方法却大大不同。

我喜欢易中天的《易中天中华史》和施展的《中国史纲》,因为他们充分展示了“大历史观”。更为深刻,更有启迪。不知您是否同意?

谋全局谋长远的秦王《大秦赋》观感(1)

权力之三体力学《大秦赋》观感(2)

贪婪与无脑《大秦赋》观感(3)

  下列链接是作者作品的分类目录:

西方文学速读(空明连环画)希腊神话

西方童话

中国古典文学

诗歌散文

数学文化

大众科普

认知高地(思辨、时评和杂谈)

配诗的书法和绘画

原创小说

空明书评

影视品评

眼见与思达(游记)

难忘的经历

空明连环漫画

以上是空明岛公众号分类入口,也可访问

作者美篇的总入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