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之貧乏

前天,我去超市買菜,推着購物車去買單時,不小心碰掉了一瓶高裝酸奶,白花花的酸奶流了一地。立時,就有一幫工作人員圍了過來,其中一個對我說,你要包賠。我說爲什麼?她說因爲這瓶酸奶的包裝已經損壞。也是喝了些酒,我當時就火了,大聲呵斥他們:笑話!你們爲什麼不檢討自己?這麼窄的道,把這些東西放在這裏合適麼?一幫人都愣住了,我又喝道:都還愣着幹嘛?還不趕緊收拾乾淨?下次,如果再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就舉報你們碰瓷!結果,嚇得他們一聲不吱,手忙腳亂的整理貨架去了。

這件事讓我想了很久。我有錯在先,他們爲什麼不能夠說,先生,根據超市的相關規定,損壞東西要賠的,或者,損壞東西要賠是我們社會約定俗成的道德。至少,他們應該爭取一個我的真誠的道歉。

我覺得他們患上了一種語言貧乏症,在表達上很困難。

這讓我的思緒又扯出去很遠很遠。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種縱橫家的職業,位列先秦諸子。代表人物是蘇秦和張儀。這些人靠嘴喫飯,極富辯才,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可以攪動戰國風雲。據說,《論語》也是孔子周遊列國時的即興演說,由他的學生整理而成,並非是苦思冥想伏案寫就的,於是我們能夠想到,那時的人們,嘴茬子是真厲害。

那可不是什麼油嘴滑舌能說會道,即使多有詭辯,也飽含了豐富的思想和哲理,所有的現象都指向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思想的豐富決定了語言的豐富。很奇怪,春秋戰國是奴隸社會,而在社會形態轉向了封建社會的時候,再也不曾出現過那樣一個時代。這個奇特的時代,湧現出好多好多政治、思想、文化大家。我覺得可能是這樣,封建社會對人的思想的桎梏非常嚴酷,思想貧乏決定了語言的貧乏,牛馬一樣的人,只能有牛馬一樣的表達。儘管,靠嘴喫飯這個行當一直到晚清時代還有,比如江浙一帶的“師爺”,但是和春秋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比起來,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新中國成立以後,勞動人民翻身當家做了主人,封建統治雖然結束了,但是,由思想貧乏導致的語言貧乏現象並沒有完全根除。我總在心裏嘀咕,好端端的一個“發揚”,爲什麼統統改成了“弘揚”呢?天天嚷嚷的正能量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爲什麼朋友圈裏清一色的是轉發轉發 ,要藉着別人的嘴說話呢?就說現在爭論很多的詩壇亂像,癥結在哪裏?什麼新詩要不要押韻?什麼出律不出律,根本問題,難道不是個思想豐富不豐富,語言豐富不豐富的問題嗎?

更有甚者。我這兩天瀏覽了一下胡錫進的文章,在後面的幾千個評論中,居然有半數以上的評論出現了這樣的字樣:一針見血,字字珠璣。說觸目驚心誇張了些,讓人無語,讓人難爲情倒是真的。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思想的豐富決定了語言的豐富,反之,思想的貧乏也決定了語言的貧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