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欧洲建筑艺术风格(二)

“哥特式风格”是我们最熟悉的教堂印象,小时候在很多外国电影里都看到过高高的教堂,隆重的加冕典礼或者是圣洁的婚礼,特别是教堂的钟声让人浮想联翩……

但是“哥特”这个词最初却是对于野蛮种族的称呼,带着歧视的意味。因为“哥特式艺术”发源于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偏僻山区,与当时南方繁荣的“罗马式艺术”位置恰好相反,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某位人文主义者将这种来自北方的艺术形式称为哥特式艺术。

不过“哥特式艺术”真正的诞生地是在卡佩王朝统治时期的法国中心,巴黎以北的富饶之地法兰西岛。因为当地出产一种既耐腐蚀又易于加工的优良石灰岩,所以法国人用这种石材建造了教堂的唱诗台,后来这种传统得以延续,慢慢发展出了哥特式教堂,从法国逐渐传播到整个欧洲。

“哥特式艺术”的盛行,恰恰处于欧洲社会摆脱封建制度束缚的过程里。新兴的社会阶层中产阶级逐渐诞生。他们不再为贵族工作,而是可以在城镇里自由经商,从事手工艺制造,并且有很多行业协会,国王的权力得以巩固,贵族的特权却减少了,商业和城市兴旺起来,对于欧洲建筑影响极大的神职人员地位也日渐提高。主教和新兴的资产阶级投资建造宏伟的教堂。他们不仅要赞美上帝,也希望获得更多人的崇拜和敬仰。

“哥特式教堂”依赖复杂精美严谨的结构,极力往高处发展,让人们身处其中,擡头仰望教堂尖细垂直的屋顶时,仿佛连接到了天堂在与上帝沟通。成千上万的民众捐献着他们的财物,并且义务劳动,为建造这些“上帝的栖身之所”付出辛劳与代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建筑都是奇迹。

哥特式的教堂摆脱了原先“圆拱”和“斜拱”的限制,发展出了两个圆弧形交叠的“尖拱”。在不同教堂里这些支撑的交叉拱顶丰富多样,建筑师们在技术上的突破不仅让教堂的尖顶更高,也让拱顶变得结实,有弹性,并且轻巧,为了保证尖顶的平稳,周围用飞扶壁来增加牢固度。所以我们看到的哥特式教堂会有非常纷繁复杂的线条,他们呈现的匀称和秩序感也让整座建筑多了精妙的细节。

由于哥特式教堂特殊的建筑结构,它的墙壁就非常简单,而且大部分分割出了巨大的花窗玻璃。这些精美的彩色玻璃窗户给教堂增添了辉煌夺目的色彩,对于光线的追求几乎是12 ~13世纪基督教文化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当时著名的神学家都认为“美”在于比例协调和光明。

哥特式教堂里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无处不在的雕塑。这些雕像的主题都来源于圣经,就像打开的百科全书,为我们揭示了宗教历史发展的脉络。当然还有壁画,金银器,都是哥特艺术中靓丽的珍宝。不得不感叹信仰的强大力量,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信徒,让上帝的光芒具象,立体,并且把这些建筑都变成了艺术品……(未完待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