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雲報道:數字政務市場羣雄角鹿,UCloud爲何狂飆猛進?

科技雲報道原創。

政務雲,從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中國信通院《中國政務雲發展白皮書(2018)》曾預測,至2021年國內雲計算市場總規模將達到1858億元,其中政務雲以813億元規模佔比高達43.8%。有機構預計,未來三到五年內,政務市場將達到萬億元規模。

 

在雲計算進入產業互聯網競爭的下半場,政務領域的進退,將很大程度決定雲計算和IT廠商市場份額的升降。

 

然而,在政府數字化建設需求變化之下,政務雲的競爭維度正在悄然改變。

 

 

一、從政務雲到數字政務

 

2012-2015年,國內曾掀起一陣“政務雲”的建設熱潮,那是電子政務第一次從“信息化”走向“雲化”。在百億級市場規模的刺激下,一度引發了多起令業界譁然的政務雲“0元中標”事件。

 

隨着全國各省市從0到1的政務雲建設完成過半,政府對於政務雲的理解和認識程度不斷加深,在中央出臺的“互聯網+政務服務”等一系列政策引導下,“政務雲”迎來了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的新時代,市場整體開始趨向理性。

 

2018年,在中央“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思想指導下,“政務雲”再次演進升級。採用新興技術創新政府治理手段的“數字政務”,成爲新時期政府數字化建設的基本方向。

 

可以看到,從“政務雲”到“數字政務”,中國政府的數字化轉型歷經了多個發展階段。但與前幾個階段相比,“數字政務”在建設需求上有着明顯的不同:

 

  • 從“雲優先”向“雲效能”轉變。政府對於“政務雲”的關注點不再是單純的“上雲”,而是關注雲如何更好地支撐上層應用,提高政府治理和服務的能力,即從“雲優先”向“雲效能”轉變。

 

  • 從“雲”向“雲+大數據”轉變。隨着政務雲向業務協同、數據共享的方向進一步發展,如今“政務雲”的建設,從早期只關注IaaS層雲平臺,轉向了能夠支撐上層應用、數據互聯互通的“雲計算+大數據”平臺。

 

  • 從“自建自管”向“建管運分離”轉變。在“政務雲”的建設過程中,政府逐漸認識到自身在技術和運營上的短板,因而演化出從“自建自管”到“建管運分離”的高度專業化的建設運營模式,從而更好地發揮政府在行政管理和雲服務商在技術運營方面各自的優勢。

 

  • 信創政策下的國產化替代興起。在國家信創政策的推動下,全國各地政府正在推進國產自主軟硬件的應用和替代。因此,國產化的雲平臺成爲“政務雲”的最佳選擇。

 

總體而言,如今政府在政務雲的建設上,更加註重對上層應用的賦能和整體落地效果。而在需求變化之下,看似平靜的政務服務市場,早已是暗流湧動。

 

 

二、數字政務服務,不止於雲

 

從“政務雲”到“數字政務”的轉變,打響了國內政務服務市場競爭的第一槍。如今各大廠商都在加快政務領域的佈局,以期獲得未來市場的主動權。

 

2019年8月23日,阿里雲以1410萬元中標國家應急管理部大數據應用平臺。同年11月21日,UCloud優刻得以3943萬元中標廈門市大數據安全開放和AI大賽資源支撐平臺項目。2020年4月7日,騰訊雲以6500萬元/3年中標湖州市吳興區智慧社區項目。

 

在UCloud政府及運營商事業部架構總監呂雁飛博士看來,比起之前的政務雲,數字政務的建設目標更加成熟、精細化。基礎雲服務只是數字政務的第一層內涵,當下政府數字化的重心在於上層應用服務的打通和價值拓展。

 

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對雲和IT服務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 規劃能力

 

呂雁飛博士表示,如今政府更加看重上層應用對底層雲平臺的帶動能力,即先規劃上層應用、以及數據的整合體系,再反推出雲平臺該如何建設,這就要求服務商具備數字政務平臺的整體規劃能力。

 

例如,青島即墨區在規劃建設智慧城市時,“即墨城市大腦”作爲數據互聯互通、城市精細數字治理的核心應用,被放在了建設智慧城市的首要環節。基於這一核心應用規劃,UCloud助力當地政府規劃並實施了符合發展需要的政務雲平臺,並在雲平臺上搭建了大數據安全流通平臺,爲後期“即墨城市大腦”提供了雲和大數據的堅實底座。

 

除此之外,UCloud在全國多地參與建設的政務數據開放平臺、雪亮工程等政務項目,同樣是以整體應用規劃爲契機,反向帶動了底層政務雲平臺的建設。

 

  • 技術和服務能力

 

隨着政府對數字政務的整體規劃和技術把控能力的提升,對雲的精細化管理和運維要求也越來越高。一方面,是對現有政務雲的升級改造;另一方面,是對政務雲在安全、管理、運維方面的高標準和規範化,充分考驗了服務商的雲技術能力。

 

儘管各家廠商在雲計算IaaS層的功能上看似差不多,但實則在雲平臺的穩定性、高性能、安全性、可進化能力上參差不齊。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服務商在擴容升級、雲遷移、雲監控、雲安全、多雲管理、雲原生等多方面的表現,更是暴露出明顯的技術差距。

 

例如,等保三、安全密碼法、數據安全法等多項法律法規的出臺,使得政府對政務雲的安全測試進一步加強,嚴苛的安全要求直接導致一大批廠商淘汰出局。而UCloud這類雲廠商則憑藉過硬的技術,在久經考驗的雲平臺基礎上,快速推出了多種安全特色方案,如:數據安全流通平臺“安全屋”、一站式等保合規測評服務UDBCP等,爲政府提供高標準的政務雲服務。

 

此外,在信創政策的推進下,雲平臺需要和大量的信創基礎軟硬件進行適配,對原有系統進行遷移和升級,如果不是自主研發的雲平臺,很難對信創軟硬件生態進行適配開發、性能調優,未來擴容升級、運維管理也將後患無窮。

 

據呂雁飛博士介紹,目前UCloud不僅推出了代碼可控的信創版私有云,而且對信創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完成了全方位的適配開發,讓政企用戶可以在雲平臺上快速部署基於信創雲的應用。

 

在洛陽智慧城市雲平臺項目中,UCloud更是創新性地使用了信創雲和X86通用雲並存的方式來打造政務雲平臺,讓不同的數據和業務能夠跑在不同的環境中。隨着信創生態的逐漸完善,未來這朵由多雲構建的政務雲,也可以全部平滑過渡到信創環境中。這充分體現了UCloud在雲基礎架構、國產化適配、多雲管理、雲性能、雲升級等多方面的技術實力。

 

 

  • 創新能力

 

當政務雲走向協同和共享,政務數據共享就成爲首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不願共享、不敢共享、難以共享,是政務數據共享的三大難點。如何實現數據創新,成爲政府和服務商共同面臨的挑戰。

 

2019年,廈門市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上線。這是全國首個採用“安全屋”技術開展政務大數據安全開放應用的平臺,實現數據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做到開放數據“可用不可見”,創新性地解決了政府大數據開放“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與其他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平臺不同的是,在廈門市的數據平臺上,不僅有無條件開放的數據,如:天氣、政策法規介紹等信息;也將部分敏感數據進行有條件開放,如:工商、執法、稅務、社保等信息。此外,對於不能直接開放只提供API查詢結果的數據,也可以通過“安全屋”實現數據共享,即數據使用者登陸安全屋環境,在數據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安全環境中,使用數據進行建模、分析,從而獲得更大的靈活度和數據價值。

 

這套“安全屋”解決方案,正是UCloud所獨有的數據創新技術,基於安全沙箱、加密算法、區塊鏈等技術,通過對一系列技術的綜合應用,構建了可以安全使用的數據共享平臺,滿足各方對海量數據的需求。

 

在UCloud“安全屋”技術的助力下,如今廈門市如同打通“任督二脈”,在政務數據開放應用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創新:在普惠金融方面,將脫敏後的市場監管、規劃、水務、人社等相關政務數據,經企業主體授權後開放給信貸機構,從而幫助金融機構評估企業信用,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在便民服務方面,將脫敏後的個人信息相關數據服務,結合個人信用分,以信用評分爲基礎爲羣衆提供借書、停車等便民服務。除此之外,廈門市數據開放平臺在助力政務精細化治理、商業選址、AI科研等方面,都有着亮眼的表現。

 

 

據《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報告》顯示,截至2020上半年,國內已有130個地級市以上政府推出數據開放平臺。UCloud“安全屋”技術方案,正在成爲數字政府、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智慧城市項目的標配。

 

值得注意的是,在數據開放和共享的基礎上,“政務雲”也在逐步走向“智慧政務”,即在雲和大數據的基礎上使用AI技術,進一步以技術創新賦能政府治理能力。

 

如今很多廠商都在圍繞“智慧政務”加快佈局,如:UCloud依託2017年初提出的“CBA”(Cloud,Bigdata,AI)三位一體發展戰略,以雲計算爲載體,不斷探索在大數據和AI領域的技術創新,爲政府下一步的數字化轉型打下堅實基礎,力求做數據共享開放領域的開拓者。

 

  • 合作模式

 

在經歷了“重複建設”、“重建設、輕運營”的草莽階段,如今政務雲的合作模式更加靈活。地方政府開始注重投入成本和運營效率,從而演化出多種合作模式。

 

據呂雁飛博士介紹,目前很多政務雲採取了“以租代建”的方式,即通過租賃雲服務的方式,不用一次性投入大量建設成本,從而在節約財政的同時,也獲得更專業的運維服務。

 

除了“以租代建”,政府與運營商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運營,進一步發揮雲計算、大數據在政務建設中的價值,也逐漸成爲政務雲建設常態。

 

例如,在青島即墨智慧城市雲平臺項目中,UCloud與青島市即墨區城市旅遊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旅投公司)正式註冊成立合資公司,根據即墨區城市大腦頂層規劃,爲即墨區城市大腦雲平臺建設與運營持續提供UCloud的方案、技術、資源支撐,以夯實即墨數字新基建底座。

 

 

三、政務服務市場拼的是什麼?

 

面對萬億級的市場規模,政務行業無疑是各類廠商競爭最爲激烈的領域之一。由於政務雲行業進入門檻較高,市場壁壘已經逐步形成,目前巨頭企業的優勢明顯。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市場正在加速洗牌,拐點已至。可以預見,下一階段的數字政務服務市場,不再是百花齊放,而是大小巨頭之間的比拼。

 

目前,數字政務服務市場上角逐的廠商大體可以分爲四類:一是電信運營商,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二是傳統IT廠商,如:華爲、新華三、浪潮、曙光等。三是互聯網雲廠商,包括阿里雲、騰訊雲、UCloud等。四是IT系統集成商,如:太極軟件、神州數碼等。

 

從市場份額上看,運營商和傳統IT廠商佔據主導位置,是政務雲的核心玩家。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政務雲市場規模僅按照IaaS雲服務銷售額計算,而政務雲平臺一旦搭建之後,基於IaaS底層的PaaS平臺和SaaS應用,纔是直接爲數字政務創造價值的部分。

 

據賽迪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政務雲市場規模將達794.2億,而主要市場增量將來自於PaaS與SaaS領域,其中PaaS市場年複合增長率超40%,SaaS年複合增長率超30%。

 

換句話說,隨着政務雲從IaaS雲平臺向服務化延伸,PaaS能力纔是下一階段競爭的關鍵。

 

 

儘管運營商有着強大的IDC 基礎和相應的線路優勢,傳統IT廠商有着設備銷售的市場基礎和相應的定製開發能力,但由於缺少精細化運營和管理的能力,在政務雲發展後期存在先天性的劣勢。

 

相比之下,互聯網雲廠商來勢兇猛,不僅在IaaS雲平臺上技術領先,PaaS層的成績也頗爲亮眼,在能力和戰略上都有不俗表現。

 

如上文所提到的UCloud“安全屋”,就是典型的PaaS大數據平臺。在國家力推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建設的趨勢下,大數據在社會治理(比如安防、交通等)、民生服務(比如醫療、教育、社保、養老等)、政務應用等領域的軟件和應用將佔據最多的市場份額,UCloud“安全屋”的PaaS能力將在其中發揮巨大作用。

 

目前,UCloud“安全屋”已在上海大數據中心、山東省公安廳、青島即墨城市大腦雲平臺等諸多政務應用場景中得到應用。作爲UCloud“CBA”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安全屋也逐漸成爲UCloud的第二增長曲線。

 

除此之外,廠商的整體規劃能力、技術和服務能力、業務定位、合作方式等,均是政府考量的重要因素。

 

如今互聯網雲廠商能從傳統巨頭口中“奪食”,在政務雲市場佔得一席之地,與其自身的綜合實力密不可分。其中,以UCloud的表現最爲迅猛,背後的原因值得探究。

 

在定位上,UCloud始終強調平臺的中立性,不碰客戶數據,也不與客戶發生業務上的競爭關係。因此讓涉及大量敏感數據的政府部門備感安心,也不用擔心UCloud與政務業務發生價值衝突。

 

在技術和服務上,UCloud將多年來在公有云上的技術沉澱整體輸出到政務雲上,保證了技術的領先性。自主研發的底層代碼,也爲產品持續演進、定製化開發、信創體系適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UCloud依靠技術創新,推出“安全屋”等殺手鐗PaaS類產品,很好地滿足了當下政企用戶的“剛需”,更好的成爲政企客戶的“首席數據官”。

 

在整體規劃和合作方式上,UCloud憑藉對技術和運營的深耕,以及對當地業務的熟悉程度,具備了媲美巨頭的整體規劃設計能力,同時也能提供比巨頭更爲靈活的合作模式,因此讓規模龐大、需求複雜的政務項目更具落地性。

 

這種足以打動政府的綜合實力,來源於UCloud對技術的一貫堅持和政企市場的深度理解。早在成立之初,UCloud就起步於政府私有云項目,之後通過精細化的運營能力贏得了大量政企客戶。隨着中移動戰略入股UCloud,雙方在資源、技術和本地化服務能力上都得到進一步提升,UCloud開啓了在政企領域的佈局和轉型升級。

 

目前,UCloud不斷優化組織結構、提升團隊能力,並組建高標準的交付及運維團隊,只爲更好的服務政企客戶。

 

正是這樣的努力,讓UCloud在政務服務領域大放異彩,尤其是在去年疫情中,UCloud助力政府提供了大量防疫服務,如:國務院的健康行程碼、上海進博會的VIP通道防疫門等,背後都是UCloud的雲計算、大數據、AI技術在發揮關鍵作用。

 

當下正值UCloud上市一週年,這家從公有云巨頭重圍中殺出的中立雲企業,如今憑藉“CBA”三位一體化發展,一頭扎入了巨頭林立的政務領域,再次展現出與巨頭搏殺的實力。

 

結語

 

總體來看,下一階段的數字政務服務之爭纔剛剛開始,政府將更加註重服務化重構、PaaS層加速建設、大數據和AI應用創新,真正爲數字政務應用賦能的廠商,纔會是最終的勝利者。

 

 

【關於科技雲報道】

專注於原創的企業級內容行家——科技雲報道。成立於2015年,是前沿企業級IT領域Top10媒體。獲工信部權威認可,可信雲、全球雲計算大會官方指定傳播媒體之一。深入原創報道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