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和 6個女朋友的混亂情史

1922年,愛因斯坦正在洪堡大學任教。

一天早上,他來到辦公室,悄然地從背後抱住女助理貝蒂。

貝蒂沒有拒絕,也沒有同意。

隨後,兩人以獨特的方式,將黑板上的字弄得很模糊。

“擦黑板”活動結束後,愛因斯坦說:“親愛的,來和我一起生活吧。”

冷靜下來的女助理,整理了一下衣服,驚訝地說:

你瘋了?你是有妻子的人!”

身爲教授的愛因斯坦,卻擺出了一大堆道理:

我喜歡莫扎特,也喜歡哈巴;

我喜歡瑞士的阿爾卑斯山,也喜歡波蘭的海。

那我爲什麼不能同時愛着你和愛沙(妻子)?

(愛爾莎是他的表姐,他們的母親是親姐妹。 )

接着,他又清新脫俗的爲自己出軌解釋:

一夫一妻制,是不正常的,那是宗教下的產物。

也正是抱着這種愛情理念,愛因斯坦跨過了一個又一個女友。

愛因斯坦的初戀是在高中。

那一年,他16歲。

雖然數學、物理很好,但他的歷史地理生物統統不及格。

爲了順利考取大學,愛因斯坦不得不找老師補課。

那天下午,愛因斯坦走進老師家中。

但很快被一位少女深深地吸引。

她是老師的女兒瑪麗,剛剛十八歲。

皮脂白皙,明眸清澈。

兩人年紀相仿,學習之餘,很快就熟悉起來。

任何時代,偏科都不是什麼優點。

爲了討取瑪麗歡心,撩妹能手愛因斯坦第一次上線了。

“我要成爲科學家,爲什麼要在這些學科上,浪費時間呢?”

年少懵懂的瑪麗,很快被他的“花言巧語”折服。

一天下午,兩人騎着自行車,在馬路上溜達。

愛因斯坦突發奇想的對瑪麗說:

“我現在就是光速,請追上我!”

“追上你會怎麼樣?”

“如果和光速平行,奇蹟就會發生。”

“好,我來了。”

兩輛自行車越騎越快,直到眼前出現了一片麥穗田。

隨後,路上就只剩下孤零零的自行車

歡快的課程很快就結束了,愛因斯坦也順利考上蘇黎世大學。

教授知道女兒的愛情後,並沒有反對。

迅速地爲兩人操辦了訂婚晚宴。

臨行前,瑪麗依依不捨。

愛因斯坦也承諾,完成學業後就立刻與她結婚。

大學不同於高中,花花綠綠,精彩紛呈。

入學第一天,一位來自塞爾維亞。

名叫米列娃的女同學,走進愛因斯坦的眼睛。

她也是蘇黎世理工學院唯一的女學生。

帶着這樣的眼光,他開始瞭解米列娃。

不過很快,教授的一番話讓愛因斯坦決定追求她:

米列娃是全校數學成績最好的學生,比你分數還高。

一開始是米列娃拒絕的,並嚴厲告誡他不要踩紅線:

本姑娘上大學,不是爲了談戀愛的。

撩妹能手第二次上線了。

愛因斯坦沒事就向她請教數學問題。

偶爾也會展現一下自己的才藝:拉個小提琴、談個鋼琴啥的。

既能解開微積分方程,還會玩浪漫。

米列娃也抱着試着的態度,打算了解一下他。

出身貧困,樣貌普通,走路還有點坡腳的米列娃,在愛因斯坦說出:

我已經被你的思想神魂顛倒了。”

她徹底淪陷了。

當時,愛因斯坦已經有了婚約,和米列娃靈魂碰撞之外。

也要和瑪麗保持聯繫。

一天晚上,米列娃去找愛因斯坦。

但開門是他的室友。

“他人呢?”“喔,他正和瑪麗在一起呢。”

“瑪麗是誰?”“愛因斯坦的未婚妻。”

米列娃頓時淚目泉湧,倉皇而逃

愛因斯坦疲於“時間管理”,也爲了留住米列娃。

對於自己的出軌,他這樣對瑪麗說:

一個無法對事物本質進行深入對話的女人,我無法和她共度一生。

瑪麗幸運地成爲前任。(米列娃命運極其悲慘)

沒有了情感阻隔後,米列娃和愛因斯坦感情迅速升溫。

學習時間越來越少,“玩耍”時間越來越多。

他們一起翹課,一起墮落。

後果可想而知。

大學畢業考試愛因斯坦勉強及格。

而米列娃未能通過畢業。

愛因斯坦想尋求教授的職位,但因爲成績的原因。

一直未能找到工作,兩年時間裏,僅靠家教勉強餬口。

這段時間,日子雖然清苦,但感情還算是穩定。

更悲傷的是米列娃發現自己懷孕了。

她的父親認爲,不應該把小孩生下來。

因爲她的女兒足夠聰明,足夠自立,不需要靠一個男人。

可以靠自己來成就一番事業。

但保守的米列娃的母親卻認爲:沒有男人會因爲女人的思想而娶她。

米列娃深信愛因斯坦依然深愛着她。

最終還是頂住身邊的壓力,在未婚的情況下將孩子生下來。

慢慢地,愛因斯坦發現了賺錢養家不容易,天才如果被家庭束縛,那就毀掉了。

他開始給米列娃的信越寫越少。

從每天寫一封,到每週寫一封,到幾個月寫一封。

信件內容都是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妻子和孩子?他似乎忘記了。

就在,老婆在家待產的時候,他居然做出一個極其自私的決定:

繼續讀博士。

1903年,兩人成婚。

沒多久,剛出世的孩子,不幸夭折了。

出生時,愛因斯坦不在場,

去世時,愛因斯坦也不在場

一個本該有光明前途的女孩,獨自承受着家庭帶來的一切磨難,

那時,24歲的愛因斯坦還籍籍無名,只是專利局一個小職員。

收入低微,前途渺茫。

不過,愛因斯坦依舊做着科學家的夢。

除了必要的工作,他把所有時間都投注在學術研究上。

他常常離家數月,米列娃相思難熬。

一天晚上,愛因斯坦突然出現在家中。

從背後深情地擁抱米列娃。

她瞬間喜極而泣,她想,愛因斯坦是愛自己的,他只是太忙了。

但很快,愛因斯坦的一句話,就讓她清醒了:

輻射量子,我一直尋找的重大突破。裏面有一些難題,需要你幫我計算。

米列娃轉而悲從中來。

她咆哮:“你不是想我,你只是想讓我幫忙!”

心裏明明知道,但米列娃甘願照顧家庭的同時,還幫愛因斯坦提供學術上的支持。

1905年,愛因斯坦在科學界一夜竄紅。

26歲的愛因斯坦寫出了5篇改變世界的物理論文:

證明了分子的存在;

論證了微粒的運動規則;

創立了狹義相對論,

推導出了“E=mc2”公式;

發現了光電效應規律。

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史稱愛因斯坦元年。

當然這些成就,離不開米列娃幕後的各種支持。

愛因斯坦也承認,“沒有妻子做搭檔,我可能什麼都做不成。”

不過,在論文發表之際,愛因斯坦卻拒絕加上“米列娃”三個字。

妻子崩潰地問道:“爲什麼?”

他再次展現了詭辯天才:

我們是一體的,愛因斯坦是我們共同的名字。我的榮耀就是你的榮耀,沒必要再多加一個名字。

米列娃也曾經嚮往過進入科學界,成爲受人尊敬的女科學家。

可是未能如願。

在愛因斯坦在歐洲巡遊演講之時,她只能待在家裏,這讓她更加情緒低落。

很難想象,她在看到丈夫獲得如此成功時,自己的內心感受是怎樣的。

名利滾滾而來的同時,米列娃又爲他又生了兩個兒子。

小兒子還得了家族遺傳的精神問題。

一邊,是剛剛開始的繁華世界;

另一邊,是家庭瑣碎和孩子的徹夜哭鬧。

愛因斯坦愈發不喜歡她,他們的婚姻變得岌岌可危。

1912年,煩悶之際的愛因斯坦獨自在歐洲遊歷。

這時他就像離開家庭路由器的手機。

時刻在自動搜索,可以連接的wifi信號。

直到遇到了熱情似火的大表姐。

年長三歲、離異單身的艾爾莎。

和米列娃不同,她既不懂科學,也沒有爲愛因斯坦未婚先孕。

更不會操持家務。

但她熱烈如酒、奔放如野馬,活躍於社交場合,撩人手段一點不遜色愛因斯坦。

他愛上了自己的表姐。

雖然兩人自小相識,但這個時間點才屬於她們。

撩妹能手第三次上線,他對錶姐說:“跟你在一起,便覺時間飛逝。

這段不倫戀,便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沒有學術、金錢壓力的愛因斯坦,沒事就住在艾爾莎的公寓。

直到最後,表姐的女兒受不了了。

她痛斥母親:“你知道鄰居怎麼評價你嗎?跟已婚男人偷情,無恥!”

不過,愛因斯坦沒有道德方面的羞恥。

也毫不顧忌米列娃這些年的默默付出。

回到家後,他和米列娃說:我愛上了表姐,我們離婚吧

對於這段婚姻,米列娃仍有幻想。

爲了挽回愛因斯坦,她編制了一個謊言:

今天,我邂逅了一位數學家,他向我示愛了。差一點,我就同意了。

愛因斯坦極爲鎮定地說:

你應該同意的,離婚不足爲過,互相傷害纔是。

對於有難同當,有福不能同享的愛人,米列娃並不甘心離婚。

愛因斯坦再次將天才的大腦,用在了這個女人身上。

他和米列娃約法四章:

l 你必須要保證整理妥當洗好的衣物,將三餐送至我房間,書房必須保持整潔,僅供我使用

l 你要宣佈放棄與我的私人關係,社交場合需要逢場作戲。

l 你不可與我有任何親密互動,亦不可以任何方式責難我。

l 如我有要求你應立即停止與我說話,如我有需求你必須立即離開我的臥室與書房,且毫無異議。

協議內容,字字誅心。

愛因斯坦瞭解米列娃的性格,列出這一系列清單。

也無非是想用激將法,使她與自己離婚。

然而,無名無利,居家多年的米列娃含淚答應了。

有一次爭吵,米列娃將茶几全部打碎。

愛因斯坦問:“你恨我嗎?”

米列娃說:“恨,但我更恨我自己。爲什麼就因爲你淪爲今天這種地步!”

兩人就這麼糾纏數年之後。

直到1918年,愛因斯坦再次提出離婚。

並胸有成竹地提出,自己總有一天會獲得諾貝爾獎,獎金將全部歸你和孩子所有。

如果米列娃同離婚。

或許米列娃心累了,或許她篤定愛因斯坦會拿大獎。

離婚後,愛因斯坦火速娶了表姐艾爾莎。

1919年,英國劍橋大學。

愛因斯坦婚禮上座無虛席。

在衆多科學家的見證下,愛因斯坦深情表白:“我將忠誠於我的妻子......”

可是,戀愛達人的世界裏,“忠誠”也只停留在嘴上。

他很快又有了新歡,也就是文章開頭的女助理。

論年紀,兩人差一個輩分。

令人意外的是,艾爾莎卻沒有像米列娃一樣哭喊大鬧。

甚至喫醋都沒有,因爲她很清楚愛因斯坦的風流本性。

艾爾莎更像個媽,在她的正確領導下。

愛因斯坦的生活無比舒服,地毯柔軟,傢俱亮堂,窗明几淨,連每天抽多少煙都安排好了。

就算紅顏們不停地撲向愛因斯坦,她也給他全部自由。

對於外人的詢問,她坦然承認:“能以偉人的妻子出席重要場合,這件事我感到很驕傲。”

艾爾莎要的,更多是虛榮。

愛因斯坦渴望的,一種自由,極度的自由

兩人一拍即合。

之後,愛因斯坦又和繼女的朋友戀愛了,柏林名媛米哈諾夫斯基

那是一個比愛因斯坦小15歲的女人,一路跟着他去了英國牛津。

他說:“所有女士中,我只屬於L女士,她絕無惡意又親切。

我不會理會,人們怎麼議論我。”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愛因斯坦老了。

而前妻米列娃,也老了。

愛因斯坦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並沒有將獎金全部交給米列娃。

只給了一部分,具體金額多少不得而知。

可知的是,離異後的米列娃,過得頗爲淒涼。

爲了給小兒子愛德華治病,她幾乎花光了全部積蓄。

不得已,只能靠教鋼琴維持生計。

大兒子攜妻子和孩子去了美國,米列娃一直留在瑞士,照顧自己生病的兒子。

1948年,身處在絕望的米列娃死於一次中風。

之後,被埋在蘇黎世一個沒有任何記號的墳墓中。

彼時,年過六旬的愛因斯坦博士,正在和一個蘇聯美女談戀愛。

愛因斯坦博士說:“我要學蘇聯語言。”

蘇聯美女問:“這是爲什麼?”

撩妹能手第六次上線了,她說:

這樣我就可以用你的母語對你說,我愛你。”

愛因斯坦的風流,真是不死不休。

女友一任又一任,許下的諾言一遍又一遍。

不過,當一個人足夠偉大時,就可以掩蓋他所有的缺點。

教科書上,人們將只見偉人的智慧與神話。

世代傳頌。

沒有人會在意,那個叫“米列娃”的天才女子,在科學中付出了多少?

也無人會討論,愛因斯坦是情聖,還是使用PUA騙取少女心的渣男?

愛因斯坦助手的總結:

他更在乎的,是能遺留在世的東西,是自己如何能被這世界記住。

愛因斯坦又對了。

神話背後的自私、無情、不負責,如一抔淨土,消散無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