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詩有感——對酒.白居易 對酒【唐•白居易】 蝸牛角上爭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貧隨富且歡樂, 不開口笑是癡人。

對酒【唐•白居易】
蝸牛角上爭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貧隨富且歡樂,
不開口笑是癡人。

經常翻看的古詩詞公衆號今天發佈的是白居易的一首詩,《對酒》。這是組詩中的一首,介紹的背景和我想的一樣,晚年作。

我對白詩印象是語言清新質樸,簡潔明瞭,表達的思想樂觀向上的居多。猜測我讀的多半是他是人生前期的作品。在其位,謀其政,帶着出世派,寫實,積極的風格。

這一首應該是晚景淒涼時所作。前兩句視角低到了比塵埃還低,認爲人生格局大不過蝸角之爭,長不過電光石火之間。後兩句表達算是觸底反彈,反正人生渺小短暫到了極點,不如貧富隨他去,歡樂隨心來,不要做鬧情緒的傻子。

這種觀點的轉換和蘇軾在《前赤壁賦》裏的表達有相似的地方,客悲人生如“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軾則從宇宙,時空的高度,以不同的參照角度說明了人生既渺小又偉大,既短暫又永恆,不如同醉清風明月中。

白居易的詩比蘇軾的文章早,比白居易更早的還有他所引用的莊子。江畔月下,來來回回的是不同的人,思想也像流水,走過曲曲折折的路,仍是水的模樣。

我絲毫不懷疑古人的哲學水平。在我看來人在挫折境遇裏的思想波動,大致也差不了多少。這就如同人在乘坐升降梯時感受到的超重失重的物理現象,都遵循着一種自然的規律。

古人早就學會了用拓展視野的對比方式來排遣當下無法解決的煩惱。只要心夠大,又有什麼煩惱放不下?我把自己放到比塵埃還低微,還有什麼能打倒我呢?不過這個方法並不是百試百靈,並不是每個人觸底後都能反彈,也許就趴在那兒,傷心地起不來了。

我不敢說老白大筆一揮,寫完一首漂亮的詩,煩惱就真的隨風去了。誰知道蘇軾是不是在無中生“友”呢,也許他那篇精彩的對話完全出自他內心兩個都叫蘇軾的小人兒呢?

再比如我,讀到這種詩,和多年前比,內心已經少有波瀾了。不怪美酒不能醉人,怪人在紅塵裏打滾太久,從身到心,皮都越來越厚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