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事物的本质?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电影《教父》里的这句话经典得快成鸡汤了,但是在这几天之前我其实是囫囵吞枣地闪过这句话,没有留下什么,甚至也不明白它的深刻深奥以及为何被广为引用。这几天发生的一些事,脑袋里不断闪出这句似曾相识的话,再来回看结合事情,有所明白,理解和具体了。

陪孩子复习考试,以及分析考卷,听她说对那些开放性材料题的理解和分析,明显能够她理解上会有些南辕北辙,或自我先入为主,思路单一,而且还根深蒂固;以及对一些相对复杂事情的张罗安排统筹规划,也会感觉到没有章法,所采用的应对方法基本都是比较短效短识的,很明显地感觉到“看不清事物本质”,也可能是我们站在40+岁的年龄来看十几岁孩子的心智呈现,本身就不客观,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的着急,很多时候焦虑和着急就是这样来,尤其是经常观察到不同孩子在“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方面差距还挺大的,你还没回过神ta已经完成了。

事实上,回到我的中学时代,那才叫一个愚笨不可雕琢啊,现在的孩子已经强当时同龄的我们太多太多了。这么一转念一共情,在感受体验多了,慢慢也走完了着急这个流程了,转而好奇,有时候就观察娃的脑回路,感觉挺简单的事为啥到那就成了复杂的;为啥我们觉得有点复杂的ta用清奇的角度化繁为简?可能基于此,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刚才开篇说的那句话。

那到底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呢?又是什么导致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用现在比较流行和主流的说法,大致可以归为:认知上的大相径庭。今天想试着把这个观点用通俗的方式输出强化记忆,也是受刚才看的一个问答而启发:“如何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

通俗地说,绝大多数人在思考问题或遇到事情时,会臣服于第一个蹦到脑海里的答案,自此不再深入探究和思考了,够了,打住,这是用第一层思维想问题。另外有少数人可能不满足于条件反射先入为主的那个答案,不满足于大家都认为对的答案,多琢磨多问“为什么”,这就具备了“第二层思维”,于是与第一层思维想问题的人,对同一个事件就有了不同的理解和结论(但也说明这个结论和理解一定是对的哦)。

如果没有意识到且刻意练习第二层思维,思维长期停留在第一层,无论看过多少书,走过多少路,都很难真正地看透本质。具备和刻意练习第二层思维非常重要,它让你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判断,独立思考,更接近真相。很多人在分析问题时,并不是为了找到真相,而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我要把这句话分享给孩子啊,的确,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日复一日,上面有任务,或者学校作业多如牛毛,何来时间分析与思考,于是便长期停留在第一层思维,给自己找一个答案,把这事对付过去了事。这是今晚等孩子回来想跟她分享的,只是不知道我自己能否说得清楚。

具备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能够做出更加正确、长远的决定。这样的能力怎么来?下篇继续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