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志玲覺知生活】:挫敗感的緊張與壓力讓我們無法停止自己的語言和行爲

作爲媽媽經常很想把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強加給孩子。作爲孩子不管媽媽說的好,還是不好,回答的第1個字就是不。


很多時候我們面對這樣的情況會覺得很苦惱,怎麼這孩子越大越不聽話了,以前不是這樣子的呀。

當我們不耐煩的時候,就會想要孩子按照特定的樣子來做,或者是不要按照特定的樣子來做,比如說要遲到了,快點快點,不要再磨磨蹭蹭了,這樣的場景幾乎天天在發生着,我們會習慣在熟悉的模式裏自動化起反應,情緒在不斷的累積,也讓我們跟孩子好像是隔了一堵牆一樣,說的話進不了孩子的心。

很多時候,我們在挫敗的時候跟孩子溝通。是想要通過溝通讓孩子來聽我們的,而孩子的感受能力是全敞開的,只要是覺得自己被操控了,不是自己拿的主意,就會反抗。

有媽媽自己愛好養生,透過傳統修身很受益,所以也想要孩子跟着她一起練。孩子小的時候還願意聽媽媽的話去練,但是慢慢長大了,他就不想練了,哪怕媽媽很耐心的去說服孩子,慢慢的媽媽自己也覺得累了。

越想去說服孩子的時候,哪怕看上去我們的態度是比較柔和的,我們的柔和是想要讓孩子來聽我們的話,所以孩子也不那麼的願意配合我們。

最後覺察到自己還是因爲擔心孩子的健康,自己有擔憂纔會想要去操控孩子。

當我用一種帶着覺察的方式,讓這位媽媽自己作爲孩子來感受,我放下事情的期待,只是表達內心的感受,我會說:兒子,當媽媽看到你不想念功的時候,媽媽還是蠻擔心你的身體,這個擔心也只是媽媽的。你是不是有一些不開心,不舒服的地方呀,你可以和媽媽說一說嗎?

孩子願意說或者是不願意說,起碼這一刻我對他是沒有操控的。我是能夠看到孩子的不舒服。孩子是真正想要的,就是這個被媽媽看見,被媽媽接納。

這個時候他說,感覺到這是媽媽的感覺,不是因爲我不好。

感覺不被強迫,真好。我是我自己的,我可以自己做主。


這就是關注事情和關注感受的時候表達出來的,孩子會有完全不一樣的反應。關係也越來越靠近。

當孩子感覺到被允許,被尊重,這個時候媽媽就是給的孩子無條件的支持和最好的滋養,這樣孩子內在的力量越來越出來,孩子開心的時候他就會願意協作,也許他會想要去練功,也許他還是不想練,但是起碼透過這個事情,關係越來越親密了。

我們如果重複以前的模式,一直去討好,耐心的說服,把做這些事情的好處說出來,不管怎麼樣,孩子都會覺得,這是媽媽的需要,媽媽在想要我去做一些事情滿足她的需要,所以哪怕有時候配合了心裏面也是不情願的。

這就是我們碰到不耐煩,挫敗感出來了的時候,想要孩子做出特定的行爲或者是不做特定的行爲,當不耐煩越積越多,無論怎麼做都沒用的時候,挫敗感就出來了。

挫敗感出來的時候,我們和孩子都不快樂,身體也都在感受着充滿緊張與壓力的感受,像一堵無形的牆就把我們跟孩子隔開了,也正在製造着更多的不舒服。

當我們對挫敗感起反應的時候,就無法停止自己的語言和行爲,如果我們可以在身體累積的挫敗感,在憤怒之前暫停一下,能夠對挫敗感負起責任,和孩子的溝通就會由心而出,關係越來越親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