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志玲觉知生活】:挫败感的紧张与压力让我们无法停止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作为妈妈经常很想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作为孩子不管妈妈说的好,还是不好,回答的第1个字就是不。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会觉得很苦恼,怎么这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以前不是这样子的呀。

当我们不耐烦的时候,就会想要孩子按照特定的样子来做,或者是不要按照特定的样子来做,比如说要迟到了,快点快点,不要再磨磨蹭蹭了,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在发生着,我们会习惯在熟悉的模式里自动化起反应,情绪在不断的累积,也让我们跟孩子好像是隔了一堵墙一样,说的话进不了孩子的心。

很多时候,我们在挫败的时候跟孩子沟通。是想要通过沟通让孩子来听我们的,而孩子的感受能力是全敞开的,只要是觉得自己被操控了,不是自己拿的主意,就会反抗。

有妈妈自己爱好养生,透过传统修身很受益,所以也想要孩子跟着她一起练。孩子小的时候还愿意听妈妈的话去练,但是慢慢长大了,他就不想练了,哪怕妈妈很耐心的去说服孩子,慢慢的妈妈自己也觉得累了。

越想去说服孩子的时候,哪怕看上去我们的态度是比较柔和的,我们的柔和是想要让孩子来听我们的话,所以孩子也不那么的愿意配合我们。

最后觉察到自己还是因为担心孩子的健康,自己有担忧才会想要去操控孩子。

当我用一种带着觉察的方式,让这位妈妈自己作为孩子来感受,我放下事情的期待,只是表达内心的感受,我会说:儿子,当妈妈看到你不想念功的时候,妈妈还是蛮担心你的身体,这个担心也只是妈妈的。你是不是有一些不开心,不舒服的地方呀,你可以和妈妈说一说吗?

孩子愿意说或者是不愿意说,起码这一刻我对他是没有操控的。我是能够看到孩子的不舒服。孩子是真正想要的,就是这个被妈妈看见,被妈妈接纳。

这个时候他说,感觉到这是妈妈的感觉,不是因为我不好。

感觉不被强迫,真好。我是我自己的,我可以自己做主。


这就是关注事情和关注感受的时候表达出来的,孩子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反应。关系也越来越靠近。

当孩子感觉到被允许,被尊重,这个时候妈妈就是给的孩子无条件的支持和最好的滋养,这样孩子内在的力量越来越出来,孩子开心的时候他就会愿意协作,也许他会想要去练功,也许他还是不想练,但是起码透过这个事情,关系越来越亲密了。

我们如果重复以前的模式,一直去讨好,耐心的说服,把做这些事情的好处说出来,不管怎么样,孩子都会觉得,这是妈妈的需要,妈妈在想要我去做一些事情满足她的需要,所以哪怕有时候配合了心里面也是不情愿的。

这就是我们碰到不耐烦,挫败感出来了的时候,想要孩子做出特定的行为或者是不做特定的行为,当不耐烦越积越多,无论怎么做都没用的时候,挫败感就出来了。

挫败感出来的时候,我们和孩子都不快乐,身体也都在感受着充满紧张与压力的感受,像一堵无形的墙就把我们跟孩子隔开了,也正在制造着更多的不舒服。

当我们对挫败感起反应的时候,就无法停止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如果我们可以在身体累积的挫败感,在愤怒之前暂停一下,能够对挫败感负起责任,和孩子的沟通就会由心而出,关系越来越亲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