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美食穿越,百年奉天走不走?

真正的美食從來都在囂囂紅塵中。

給一次穿越機會,去品味城市的美食傳奇,

讓舌尖去體驗那部傳奇史,你會怎麼選?

蘭州拉麪、羊肉泡饃、耳朵眼炸糕、艾窩窩⋯⋯

人們不知道,這些耳熟能詳的地方美食其實都是“特殊食品”。

穿越一百年,去品嚐奉天這樣的不同!

坐穩!即將開啓時光轉換的美味之旅⋯⋯

              愛窩窩的流行


1879年正月,奉天城一座宅院的書房,撒滿和煦的陽光,

吱吱作響的獨輪車伴着愛窩窩的吆喝遠遠傳來⋯⋯

詩人繆潤紱聽到隱約的叫賣眼睛一亮,提筆寫下:

“紅日半竿聲不斷,隔牆聽賣愛窠窠”。

愛窠窠即愛窩窩,非玉米麪窩頭,更非清宮栗子面小窩頭。

是蒸爛之涼江米裏以餡,用面搓成圓可涼食可熱食。

這位26歲的才子可能不知,讓他入神的“愛窠窠”是清真食品。

同治光緒年間,清真小喫在奉天城裏已極爲流行。

奉天早期清真小喫多集中於小西門外的小西關。

回族白家是從山東到這裏開茶館的佔山戶。

白家與後來的張茶館、馬茶館逐漸在此形成回族聚集區。

1925年,奉天市決定在西關開闢一條電車路,

沿街商攤民宅一律限期拆除,搭棚戶的回族商販更得搬遷,

此時奉天南北市場已建成,許多小販便擠到那裏搭棚擺攤。

有的跑到小河沿市場或城區走街串巷。

1926年,回民馬汝麟出租菜園地,

張光田、李恆久等在西關“回回營”建起了“興遊園”(見前期《憑什麼叫奉天第一商場?》。

之後,這裏又蓋起了奉天第一商場。

回民小販又聚集在這裏,掛出清一色的回族藍幌。

這裏很快就成了奉天城街巷泛着誘人香味的所在。

瞭解清真食品的人都知道:清真食品有兩大拿手絕活一一茶食與麪食。

當然,牛羊肉各種烹飪方法更是看家本事。

                美食是家常


別以爲一百年前美食就是山珍海味,

美食都滿是煙火氣又接地氣的大衆認同。

不是家常食材算不上是真手藝。

清真美食走的就是地域特色家常路線。

走進興遊園南面正門,首先是飲食服務區。

這裏回族風味小喫名家薈萃聞名遐邇。

百年前奉天著名的小喫業戶和食品多集中在這裏。

應時食品豐富多彩,每逢過年更是人滿爲患。

先來看看這裏拿手的清真麪食。

興遊園中的鋪面“林家包子鋪”算是一絕。

回民面案高手的牛羊肉餡“起摺包子”皮軟餡足,

一口下去一兜油肥而不膩,這是拌餡手藝。

回族人早年多來自西域,對香料的使用出神入化。

興遊園有餡類麪食劉家和黑家牛肉火勺亦名傳遠近,

馬家燒麥、王家餃子更是老幼鹹愛,至今不衰。

這裏面的馬三的元宵、楊胖子醬汁果子、金家豆包個個搶手。

鐵家父子在這裏經營的煎餅果子鋪號在進門不遠,

鏊子在火爐上一支便可製作絕味,木勺一舀綠豆玉米麪,

只需刮板一轉,一張又薄又脆的煎餅便攤成了。

卷着香油炸制的油條(果子),抹上甜麪醬、添上蔥絲海米,

再加上些榛杏核桃等碎果仁,鍋擦香油兩面煎烙,

煎餅焦而不糊,香、甜、柔、脆,這是天上滋味。

興遊園裏楊家芝麻燒餅香油麻醬多起層,先烙後烤,

發麪的還有油酥燒餅、白糖、豆沙爲燒餅一絕。

                面類多美味


奉天第一商場是回族美食的聚集點。

“興遊園”開辦後,馬氏將場內分成大小地段收取地皮租金。

“興遊園”經過整修與“奉天第一商場”連爲一體。

第一有第一的特別之處,張記餄餎是一絕。

商場鋪號前滾水盈鍋上面架着木餄餎車,

上好的蕎麥麪在壓桿的作用下汨汩作響,

幾分鐘後,擠成長細條的餄餎出鍋,在肉滷、祕製佐料的攪拌下香飄滿桌。

置身回族飯館中,種類多得讓你喫不過來,

常見面類有拉麪、炒麪、清拌麪、燴麪、削麪⋯⋯

僅牛肉拉麪又分大寬、二寬、韭葉、二細、二柱、毛細等,種數之多令人歎爲觀止。

興遊園白家抻面以細著名,入滾水即浮,全憑手抻柔韌爽口。

能熱喫的面多,能涼喫的也不少。

碗坨兒是種涼喫的面片,喫的就獨特的筋道。

將蕎麥就溼脫皮後籮篩,以涼水滲面擀麪揣成糊狀,

倒在碗內入屜籠旺火反覆蒸,用筷子不停攪動,

蒸後出籠晾涼貼着碗切成縱橫的小方塊,

喫時調拌湯汁、醋、油潑辣子、芥末、香菜、芝麻等。

入口筋軟耐嚼,別有香醇滋味。

碗坨兒其貌不揚卻是乾隆皇帝特別喜食之物。

白茶館門外的小攤上碗坨兒尢其受人歡迎。

涼粉、片粉、涼皮也是傳統的清真美食,

興遊園裏王景元號稱“片粉王”,

叫賣的是酸酸辣辣一碗下去涼快“酸辣涼粉”。

上至達貴下及走卒喫起這種美味絕對平等。

                  涼食手藝高


美食是對平凡生活的一種精緻提練。

清真食品中的巧施妙手讓平淡的生活昇華舌尖幸福。

切糕、五花糕、冰糕也是清真食品的一大主力。

興遊園裏切糕攤牀最負盛名的是白茶館西側的“切糕劉”。

切糕的工藝是將黃米麪或江米麪層層撒於蒸簾子上,

以水蒸熟後形成大坨,面上覆以紅棗小豆。

出售時以刀蘸水切割外撒白糖。

奉天賣切糕小販都是獨輪小車,走在街遇見來一塊解餓解饞。

商場西頭還有馮永明的五花糕,也聞名於市中。

五花糕多爲夏季祛暑食品。由一層江米麪,一層豆糜子,再一層黃米麪⋯⋯五六層不等,

白、黃、黑相間再配上青紅絲,可謂七彩紛呈秀色可餐。

外配苜蓿桂花香氣撲面,喫得再飽你見了還想喫。

清真食品有時可“冠糕大全”讓人眼花繚亂,

豆黃糕、小豆糕、江米糕、沙糕、蜂蜜涼子⋯⋯

最有名的還是劉家的切糕、馮家的五花糕、李家的冰糕。

小西關街楊克振的義和興、南清真寺東側的廣順興,東街瑞華興等都是糕點店。

老話中常提的“槽子糕”其實都算茶食非正餐。

蛋糕形有桃、葉、方、圓;口味有玫瑰、蛋黃、芙蓉、奶油,

香軟甜暄就着白家八王寺水泡的茶,爲人間極品。

衝碗米家牛髓油炒的油茶麪,能頂三天飽。

至於牛羊肉蒸、煮、炒、炸、燉、燴、涮、臘等各種膳制,

更是清真食品最平常的日子裏的事情,

奉天鐵家館燉牛肉、雙發館燒羊尾、恩德園爆肚、平心館羊湯、清真館藍子燉肉、二酉軒全羊席都是世稱道的“屠龍技”。

時候不早,也該帶着滿街美食風景穿越回去了。

穿一程,越一程,身尋奉天美味名。饕餮伴此程。

面盛名,茶盛名,食慰鄉心憾夢逢。西關百年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