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第七章【与其等死不如行动】

      今天将带大家开启《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这部分打破了“等死模式”,想要做的事情,与其等待,不如行动。再者,探讨了价格与价值的问题,价格不等于价值。最后,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就是成长为你自己的样子。

  1、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

    我曾在动车上遇到了一位女士,通过聊天知道了,她去年想考自己喜欢的教师事业编,结果失败了,却出乎意料地遇到了另一份不错的工作,今年是考还是不考呢?

    她害怕考了又考不上,浪费时间,但是不考又不安心,已经纠结半年了,或许用纠结的时间来考试,早就考上了。

    这位女士陷入这样的心智模式:越等待,越没有时间和信心,越没有时间和信心,就越不敢行动。

    当一个人等待和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

    《超级演说家》中有一段这样振聋发聩的话:“人的一生如果能活八十岁,只有不到三万天。每一个当下,每一刻现在,都将一去不返,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与其在等死模式中消耗自己的心力与体力,还不如去试一试。一旦陷入等死模式,最好的选择就是行动起来,穿越过去。因为等待的成本,远高于你穿越的成本。

      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生命不是用来等待的,而是用来穿越的。

    穿越也许会有短期痛苦,但是等死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永久损失。

  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

2、价格并不等于价值

      我们总是混淆两个概念,一个是价值,一个是价格。一件事情有价值,也有价格。价值来自于内在系统,价格来自于社会系统。

    价格是统一规定的,比如一辆汽车十万元,价值是来自内心的感受,比如成就感。

    价格和价值往往是不对等的,贵的衣服不一定符合你的形象,外表长得帅气的男人不一定适合你,你要衡量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价值。

      然而,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有脑无心,他们的思维是高档五星级酒店的饭菜就是比普通的饭店好吃,有钱的男人就是比没钱的人好。

  而有脑有心的人,不管走得多远,飞得多高,他们都会停下来思考:这真的是我需要的吗?我要的到底是什么?这样的人生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幸福。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让“价格”帮我们做了“价值”的判断。

      有些人不用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也能很好地走完职业的所有阶段,在普通的职位上面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

  钱会让你幸福,但有时候,钱买不到的东西会让你更幸福。

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有一对农村夫妻,他们踏实肯干,把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种植的非常好,平时也节俭,攒下了一些钱,开始租种邻居家的土地,后来随着多肉植物的流行,他们开始栽种多肉植物,钱越赚越多,后来还成立了合作社,带领着村里的朋友们一起种植。

    后来,随着周围村落也开始种植多肉植物后,竞争压力大,再也无法达到之前的销售额。正在他们发愁的时候,接到通知,政府要收回所有的地盖飞机场,赔偿他们600万元。手里拿着600万元,对创业者的他们来说,不是好事,而是价值观的彻底崩溃:我们奋斗了30年,还不如政府的一次拆迁,我们又该拿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呢?

    还有一对夫妻也和他们一样,白手起家,赚了很多钱。但是他们却发现,虽然自己拥有了很多钱,可心里还是空的。后来,妻子接触到罕见病群体,开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有一次,她在报纸上看到有个孩子得了血友病,也就是大家说的玻璃人,急需要钱,她带着1万块钱去了医院,把钱给了老人家。

    老人家感激涕零,她突然明白,自己赚的那些钱可以用来做什么。那些钱原本意味着财富,如果拿去帮助别人,能让自己的奋斗变得更有意义。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钱意味着世俗上的成功,但并不意味着内心的幸福。

3、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小玉是我认识了很久的学员,一开始我们的聊天是在听她抱怨工作的繁重辛苦,但是自己的工作薪资不低待遇很好,在别人眼中绝对是金饭碗,羡慕的不行。

    后来一段时间没联系,再联系的时候她告诉我说,她辞职了,用了所有的积蓄开了一家咖啡店,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每天被咖啡的香气环绕,没事约几位朋友来店里,尝尝自己新学会的慕斯蛋糕,惬意极了。

    我问她是什么让你做出了改变?

    她说,她终于明白,生活是自己的,别人眼中的好未必是自己想要的。如果别人眼里的光环,不能兑换幸福快乐,又有什么意义呢?

      杨澜说: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你不能不成长。

      什么是成长呢?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就好像一颗橡树籽,无须教导,也会成长为一棵挺拔的橡树。

    其实我们的生命和生活是个三脚架,由:自我、家庭与团体、职业组成。这样的支架支撑着我们的灵魂,记录我们的生命。

    普通人就好像一个普通的三脚架,分开站立着;聪明人则是更加稳固的联动三脚架,他会让职业和家庭平衡,互不冲突,也各自有各自的位置。

    慢慢的,他们的生命会变成最稳固的联动三脚架。

      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懂这样做,他们一次次压缩自我的时间,慢慢变成一个单脚架,所有的重量都压在这条腿上,变得不堪重负。

    所以,生命是个三脚架,永远不要让自己断掉两条腿。

    生活有时候并不是我们的生活比他人平淡多少,只是我们还没有突破自己的思维,去过不平淡的人生。

    古典在本书结尾说:“拆掉思维里的墙,在残酷世界里面开辟出一点光。”有了一点光,就有了新的希望;有了一点光,就有了温暖;有了一点光,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希望我们一起拥抱新世界,开启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