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恋了,怎么办?

经常发现身边父母谈早恋色变,互相分享应对策略,与孩子各种斗智斗勇,搞得亲子关系紧张,自己担心焦虑疲惫不堪。我就想,这些父母“真纯洁”,青春期的时候就没点啥想法?

大概我小学二三年级时,有一位男同桌,大眼睛、胖乎乎,他特别调皮可爱,经常把我逗的哈哈大笑。我们两玩的很投缘,那段时间在学校经常形影不离。那时候,我觉得好喜欢他,放学分开的时候也会想他,那大概是我最早的爱情雏形。后来,也不记得怎么就分开了,他在我的印象中逐渐模糊直到消失。今天突然想起,屈指一算,好家伙,大概有三十大年没见面了。但是,那种纯洁又美好的感觉依然活在我心中。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最近特别注意形象打扮,一个人神神秘秘的时间越来越多了,时常莫名其妙笑出声,与朋友打电话和信息联系的频繁又神秘了……总之,你敏锐地嗅觉很可能捕捉到一种似曾相识的“爱情的味道”,那大概八九不离十,孩子早恋了。

早恋在英文中讲是“小狗的爱情”,这是由孩子身上分泌的一种疯恋激素决定的。如果在无外界横加干预的情况下,它的寿命最多六个月。就是说,一个孩子爱上一个异性的持久性最多六个月。如果你淡然处之,这段感情很快就昙花一现了。但是,如果家长和老师们不明就里,如临大敌,赶紧合力围追堵截,很可能让一段短暂而纯洁的感情演变成了缠缠绵绵、藕断丝连、凄美决绝的爱情故事和内心对抗战。无形中延长了孩子的这段经历,勾起了孩子更大的好奇心和对抗欲。

当然,面对孩子的早恋,父母绝对不是袖手旁观,家长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有可为有可不为的界限一定分清楚。孩子的教育本身就是功夫在诗外的事情,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提前给孩子时不时做一些正向的引导和灌输,比如与孩子讨论以下话题:如果遇到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异性,该如何相处和交流?如何珍爱自己的身体,学会自我保护和不伤害他人?以及性教育的知识等等。

无论怎样,早恋不是洪水猛兽,切忌妖魔化、夸大化。与孩子的讨论早恋话题时,就像讨论天气一样平常心,家长也要保持尊重、理性、客观、冷静、平和、认真的态度。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青春期的成长,自己遇到和见到的爱情故事,和孩子一起看类似题材的电影等。

如果我们平时忽略了这方面功课的薰陶,当孩子面对小狗的爱情,我们首先要对孩子表示祝贺,孩子在迈向成熟的路上又近了一步。然后用冷静、理智,不带任何羞辱和评判的态度为孩子亮明底线,哪些事情绝对不能碰等。

第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感受,绝不可以侮辱和否定孩子的感受,也不要贬低孩子喜欢的异性,否则会引起孩子的对抗、羞耻心,同时,也激发出孩子要保护对方的强烈欲望,令本来纯洁短暂的关系,演变成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凄美爱情。

第三,家长切忌不可侦查孩子的行动。把一件本来很正常的事情,搞成了一项巨大的可怕工程。想想如果我们是其中的那个孩子,父母用调查、跟踪、围追堵截的方式去强迫孩子中断一段感情,这种结果可想而知。一方面可能造成亲子关系恶劣,另一方面反而激发了孩子与父母斗智斗勇反驳的激情,使本来分泌持续六个月的疯恋激素变得持续而持久。

最后,我想说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一定要营造是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

据调查显示,在不和谐家庭成长出来的孩子,早恋通常会提前两到三年。所以说,我们做父母的与其“堵”,不如先从自身做好“疏”。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愿意回家,喜欢回家。同时,也要创造良好顺畅的沟通环境,让孩子在家里有话可说,有人可诉。当我们的孩子,愿意在家,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惧等感受分享给自己的家人的时候,孩子们哪里还那么容易去外求善解自己的其他人呢?

如果孩子们真的在经历这段小狗的爱情,不妨我们在爱与尊重中,支持他们经历这段纯洁的感情。想想你生命中,都有哪些回忆能让你莞尔一笑?

有些经历错过了,就永远的错过了。谁说生命的意义,不该是一段段可喜可悲可笑可叹的经历组成吗?存在就是合理,带着祝福,满心欢喜,陪伴这场经历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