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随流水21-01-22:命运说

1月22日,腊月初十,周五,晴,9至14度

县图书馆说,要收回存我们单位的一千册书。那些书在我们单位存了四年多,我一直没亲近过它们。当初也是我从县图一本本挑来的。但藏书真与购衣一样,一次性购入太多,总会积压一大半轮不上穿。下周一就要送走它们,我特意架上梯子,逐一清点,竟发现几本可读的。

张耀南的《命运论》。张耀南是国学大师汤一介的弟子,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年龄应比我大不了几岁,估计也是七零后。汤先生为本书作序。汤先生在序的末尾总结道:

“总之,我读张耀南的这本《命运论》,感觉在学术上,可视为命学研究方面一份阶段性成果。希望作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写出新的著作、论文,把‘命运’这个重要哲学问题研究得更清楚、更明白,推进中西哲学的研究,并为当今青年决疑解惑。”

我读了其中一篇,才领会汤先生的评语,实则他认为张教授未将古书上“命运”观点搞透彻,他对中学西学的研究仍浮于表面。至少给我的感觉是这样,他恐怕是在激愤与迷茫中痛成此书。他在书中化身为“竟无”,穿越历史长河,拜访中外先哲,与先哲对话“命运”。

他综合和重组了前人关于命运的研究成果,提出“七命”说:

一是定命。彻底的决定论者,把命运规定为一种外在的必然性,贫贱穷达都由天定,人无法改变。

二是宿命。把命运定义为外在偶然性,人在此种偶然性面前不能有丝毫作为。三是随命。规定了道德与幸福的统一,认为行善者必得福,行恶者必遭祸。

四是俟命 。尽人事听天命,劝诫人们不要完全指望靠德行获得幸福。

五是运命 。认为好命 不是固定于某一时某一人,安于命运的变迁,做自己该做的事,它相信没有人会永远占便宜,也没有人会永远吃亏。

六是符命。认为命运是可以预知的,命运在人行为之前通过各种征兆表现出自己。

七是造命。人可以创造命运,完全可以“不怕”命运带给自己的一切。

我因为学儒,特挑了俟命读之。他写“俟命”章,主要提到了战国的孟子、三国的萧远和南朝的刘峻,以及意大利《君主论》作者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前三位都是中国的儒学大师,他们认为人这一生中,有许多东西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生有诸多的局限,是不是去追求,取决于我们自己,但能不能得到,只能归诸命运。仁义礼智是可强求的,属人力范围。而富贵贫贱是强求不到的,属命的范围。当我们遇到“遭命”,即我们行善积德,反遭祸殃时,我们要树立一种信念:人以无限之努力使天命更加彰明于世。为何如此说?我们任何行动都体现天道,当天道不行于外时,我们或杀身成仁,或隐居求志,且不怨天尤人,这本身也是在彰显天命,是天命所在。人是可以在一切境遇里都能成就自己的。

儒学大师们要求人应向内努力,落脚于立德行仁。马基雅维里,却认为人应向外扩张,追求荣耀和财富,美德只是手段和工具,要懂得随时势的变化而有所取舍。这完全符合梁漱溟大师对中西文化对内、对外的定性。

张先生前半部分与先哲的对话直接引用先哲的言论,其发问,也从先哲言论中找到答案释惑。读此书可了解一些先哲的核心观点。但张先生在后半部分自我的总结中,就偏离了先哲的思想,流露出其内心的暴躁与绝望。他说:

“中国的俟命论者要人把自己的一生,把自己的青春和幻想,全部奉献给所谓忠孝仁义,是多么残酷、多么冷酷。我们审视中国的历史,发现忠孝仁义的这无休止的重压和强制,不仅没有造出一个忠孝仁义的世界,而且让人们离这忠孝仁义越来越远,不仅没有给人带来幸福,而且把一代又一代人推向痛苦的深渊……当君是个庸君、暴君,是个无赖、流氓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忠呢?当父母对他们的子女不照顾、不哺养、天天打骂,我们还要不要孝呢?当朋友、社会背信弃义,压迫你、抑制你、排挤你,无缘无故让你去吃苦坐牢,我们还要不要仁,要不要义呢?不要!我们坚决毫不犹豫地说:“不要!”……我们不是不要忠孝仁义,只是不要把忠孝仁义当成绝对真理,任何一种学说,即使是科学,当我们把它当成绝对真理时,它必然地变成谬误。”

读到这里,可以确定先哲对他的谆谆教诲,他一句也没听进。他于中国儒家思想是隔的。

他还说,境界愈高愈觉得命不好。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在自然和功利境界中,酒足饭饱就是幸福。而对于道德境界,酒足饭饱就是幸福的反面。在天地境界的人,则以为是一种多余。视人世的一切为莫大之束缚,而向超生死、超富贫、超顺逆、超穷达的方向去努力。他真没领会儒家“乐天知命”、“与天地参”的哲学深义。

下午,陈德荣老师送来他刚出版的新书《坐看云起》,文汇出版社出版。我说,你的出版社档次稍高,装桢也比他们考究。他说,他这丛书号要三万元,团结出版社只要二万。我说,我县近两年出了很多书。他说,今年就出了七本,教育系统的人有资源。作协主席书印了三千册,三千册就是十五万钱,没几天工夫就卖完。前作协主席的书印了两千册,三天就售罄,又加印一千。看来出书,是教师的生财之道了。

送走陈老师后,市局领导来参观图书室。市局也准备建一个图书室,带着装修公司来取经。晚餐陪同用餐。局长说,准备搞无人借书。市局领导马上说,图书室一定得有人管理,否则没气氛。局长似乎对图书室一点兴趣都没有,千万别在他手上给关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