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記憶之大年初一

小時候的過年是從大年三十開始的。父親總是在將近十二點的時候才從外面回來,在家裏忙了一天的媽媽停下手裏的活,開始拾掇年夜飯。而我呢則期待着大年初一。

喫完了年夜飯,我照例要把大年初一要穿的新衣服疊的整整齊齊放在牀頭。其實這一夜是睡不安穩的,因爲整個晚上都有鞭炮聲此起彼伏,還因爲心裏對大年初一的憧憬。

終於,初一這天早上,我在清冷的空氣中醒來,空氣中瀰漫着鞭炮和火紙燃燒過的味道。溫暖的被窩阻擋不了起牀的熱情。我從被窩裏爬起來,套上心儀已久的新衣服,蹦下牀來。

此時媽媽已經生好了爐子,爐子上蹲着鐵鍋,鍋裏是滾起來的水。媽媽正端着昨天晚上包好的餃子往鍋裏下。凍的像石頭一樣的餃子像一個個勇士跳進滾燙的熱水中,不一會兒就變得白白胖胖的漂在水面上。

餃子照例是白菜豆腐餡兒的,大年初一是一定要喫素餡兒餃子的,寓意一年到頭清清靜靜。

喫完了早飯,不一會兒嬸嬸大娘們就領着弟弟妹妹們來我家約人了。大姑娘小媳婦一個個穿的花枝招展的,見面第一句話“過年好啊!”

走到街上來,整個村莊彷彿是一個大型的自由服裝展示會,每個人都穿的嶄新,尤其是孩子。即便不是新衣服也是最近才做的,被洗的乾乾淨淨的如同新的一樣的。

一羣大人領着一羣孩子浩浩蕩蕩的在村裏前進着。最先來到的是老爺爺家裏。老爺爺有六個兒子,供桌是由兩個八仙桌拼成的,六隻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六條大鯉魚並排放在桌上,公雞身上揹着翠綠的芹菜葉子,鯉魚嘴裏含着紅紅的山楂,芹菜葉子和紅山楂都是爲了好看放上去的。

供桌下鋪着一個破氈,這是供拜年的人們磕頭用的。先進門的大人們對着供桌磕頭,我們在後面擠擠挨挨的等着。大人們磕完頭站起來,我們趕緊跟上去,馬馬虎虎的磕幾個頭。這一天最嚴肅的事情算是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玩兒了。

等我們從供桌下爬起來,老爺爺老奶奶早已經抓了一大把沾果(花生仁外面裹一層糖霜),一個一個的分給我們。塞嘴裏一顆,嘴巴立馬被甜蜜充滿了,甜蜜過後是香酥的花生仁兒,像極了甜蜜而又充實的日子。接着老爺爺從口袋裏掏出一沓紅包,一人一個。錢自然不多,但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說已經足夠開心。

這時候,一大家子人基本上都已經聚齊了。於是男人們一夥,女人孩子一夥各自分頭拜年。先去的自然是爺爺奶奶家,於是爺爺奶奶們趕緊往家裏趕,開開大門,把爐子生的旺旺的,把糖果、炒花生擺上桌,等着人上門來拜年。

於是我們開始挨家挨戶去拜年,這家塞幾個糖果,那家塞幾個橘子,一圈兒下來口袋變得鼓鼓囊囊的。

新年的第一天就在熱熱鬧鬧的拜年中過去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