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天,將學員的經驗轉化爲自己的經驗

第23天  圖書原文:P230  以教代學,互利共贏!

原文約450字左右,閱讀需1.5分鐘

認真分析與整理過信息的人一定會發現,界定適用邊界的4類題最難回答一一很多時候自己不能馬上想到反例或相關信息。但通過教別人,可以在現場獲得反饋、提問、質疑和挑戰,這些都有助於你進一步想清楚適用邊界。

如果你把自己看作學習促進者,在思考適用邊界時,一定會多問自己幾個問題:

適(適得其反):有沒有反面的例子?如果我要教會學習者,他們可能提出的質疑或挑戰是什麼?

用(使用條件):考慮成本收益,考慮態度能力…要這樣做,具體需要哪些條件?在什麼情況下這些條件是不管用的?學習者在加工A2時會遇到什麼困難?

邊(旁敲邊鼓):有沒有接近的或看起來差不多的信息?其他人/書/領域如何看待類似問題?學習者可能會將之附會爲舊知嗎?

界(楚界漢河):無論是相反的還是類似的信息,和這個信息的真正區別是什麼?交界在哪裏?我怎樣跟學習者清晰地說明其區別?

劃線部分爲多出來的4個問題,是學習促進者自然會有的思維方式。每一位拆書家都可以做證:養成讀書時就想着如何教會別人的習慣,會大大提升對適用邊界4類間題的思考質量。就算自己想不到,學習者也會幫你想到。

老王解讀:

what:這段文字講解的是如何在教學員的過程中,成就自己。

why:每個人的時間、精力和社會經驗都是有限的,那如何才能快讀的提升呢?這裏可以考慮經驗學習,學員提問,我們去解答,這樣可以幫助學員解決問題,可以豐富我們的經驗,可謂是一舉兩得。

how:如何能夠既幫助學習者深入思考解決問題,又能夠提升自己的認知寬度與深度呢?這裏,拆書幫的創始人趙周老師,給出了四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前面關於適用邊界的用法我已經講過一次了,這裏不再贅述,我會從講課的角度如何去使用適用邊界。

當然,我們也可以做自己的老師,給自己提問,擴寬自己的視野。

1、適用邊界。就是我們平時講的特殊情況,例如,我們平時會說德國車比日本車質量好!有沒有相反的例子呢?我在上課的時候提出了這個問題,就有學員表示,肯定有啊!更厲害的是在收藏夾來找出了一個新聞,我們全班去看這個新聞,一個日本車和一個德國車相撞,結果德國車的司機死亡,日本車的司機安全。日本車說,我們不是質量不好,而是我們的車吸收了大多的壓力,而爲了保護駕駛員不收到更大的力量的衝擊,聽起來是不是很有道理呢?其實不是,因爲那個日本車價格30萬,德國車價格8萬。

所以,在這裏,我們要把大家知道的特殊情況講出來,然後大家一起討論,這樣不僅僅學員會收穫新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前講出來,避免現場受到學員的挑戰。

2、使用條件。這裏的使用條件,可以理解爲使用的機會多不多,好不好用。舉個例子,我們車壞了,最好的辦法是送到4S店,這個方法如果講給學員,學員就會感覺沒什麼價值,因爲大家都知道,其實更重要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成本,使用條件,沒啥優勢;那如果改成,私下找維修工去修理呢?那又違反道德。還有一個如果你有會修車的朋友,可以直接找他。這個使用的條件就很苛刻,大多數人是沒有會修車的好朋友的。

所以,在這裏,方法越簡單,受外界限制的條件越好,收益越高,大家是越喜歡的。使用條件也決定了我們的方法的價值。

3、旁敲邊鼓。這個就厲害了,結合適用邊界去講,就能夠把一個知識講的很清楚。例如,前幾天,我講了一本關於腦科學的書籍,大家都說,這個腦科學的方法和番茄工作法很像啊!我們就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了,是啊,腦科學和番茄工作法是很像啊,但如果只知道番茄工作法,而不知道腦科學原理,能用好嗎?不能。原因是……

4、楚河漢界。是否還有相反的做法呢?例如,我們說孩子如果淘氣了,一定不能體罰孩子。是不是孩子不管做什麼錯誤都不能體罰呢?肯定不是,否則過分驕縱孩子,就會走上犯罪的道路或者過分脆弱的道路。這裏,我們就可以做個邊界的說明,到底什麼情況下是可以體罰孩子的,使用什麼體罰,注意什麼?什麼情況下,不能體罰孩子,又有什麼注意事項。

總之,我們的這次再講適用邊界,講的就是如何去找到方法論。既可以幫助學員去解決問題,還可以掌握方法的關鍵就是楚河漢界,建立自己的個人體系。

實踐應用:

找到一個我們拿手的知識點,需要我們自己能夠總結出1、2、3步驟的方法。試着使用適用邊界的方法,讓自己的方法更上一層樓;也可以試着給對這個方法感興趣的夥伴講解這個方法,然後拿一個問題去講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要做到既幫助學員解決問題,又能夠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