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悲”

昨天逛书店时无意间看到一本牛津通识读本出的《俄罗斯文学》,爱读书的人应该都知道这套书。此前我是望而却步的,看着牛津这样的大标题总是不敢翻开,而且也听说这套学术系列中很多哲学等著作都是如雷贯耳,都是要用“啃”的。由于前几天和小弟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我也很喜欢读俄罗斯(苏联)文学,看到了这本《俄》想都没想,抽出来就去付款了。

我不是任何领域的专业,只是爱读书的普通读者而已,而且也没有其他爱好。反而这种非专家身份让我有了更多更广泛的对书、对抽象思想以及传播的感受。买完了我就马上开始读了,不是回家马上读的马上读,而是就在商场里(是身处在商场中的书店)找了个座位读起来。读着读着,悲从中来。这悲就是源于我的非专业和对于书籍单纯的热爱。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或时代里(在此不参考以往任何时代的特征,那会是另一个话题,此不展开),没有人能逃离现实,连爱丽丝•门罗(她有本小说集名为《逃离》)也不能。每个人的时间也越来越有限、越来越忙。顺着这个思维下去,我就希望自己以及周围(可能的话)把自己的生活锁定在几处必须做的事上。也就是挣钱、健康和读书(包括思考和书写)。人们常会把一个句式套用在很多意思上,即“等我有了钱,要如何如何”。而就读书来说,平心而论,有多少人会有了钱后就去老实读书的,或者说难道我们在经济不自由的情况下就不能读书了么?那为什么有时间看网剧打游戏看综艺刷微博关心娱乐八卦呢?说穿了就是不爱读书不爱思想不爱智慧。这就是我悲从中来的缘由。牛津剑桥算什么,那不过是这个世界上一小撮人的自娱自乐。劳苦大众是不关心思想或艺术的。所以这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这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我也想知道答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