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遊記1|雅典,諸神在人間最後的日子

對於80後來說,《聖鬥士星矢》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講述了星矢、紫龍、冰河、瞬、一輝五個問題少年,在女神雅典娜的指引下,五排開黑上天梯,從希臘打到北歐,再到海底、冥界,最後打穿天界,從青銅一路升級到黃金的感人故事。

整個漫畫的架構源自於希臘神話,漫畫裏聖域的所在就在希臘的首都,雅典。

如果說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那雅典就是希臘文化的搖籃。

於歷史,雅典記載於冊的歷史長達3000多年,源遠流長。

於體育,雅典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首屆奧運會的舉辦者。

於文化,雅典是歐洲哲學的發源地。有三位賢者,認識了他自己的蘇格拉底、在理想國裏宣揚精神戀愛的柏拉圖、愛真理勝過老師的亞里士多德,三人合力給西方哲學打下了最初的地基。

於藝術,歐洲文藝復興就是重新學習古希臘的文化主張,兜兜轉轉又回到這裏。

這個底蘊深厚的千年古都,就像《聖鬥士星矢》裏的女性聖鬥士角色,有一張典雅的面具,每個角度都有她神祕而美麗的一面。

面具之上,是悠久的歷史底蘊。

現代的雅典城面積不大,城市總面積400多平方公里,跟深圳寶安區差不多。在城市的中央,有一座高丘,從四面八方都可以看到。這就是雅典的象徵,雅典衛城。

高丘之上,有座神殿,遠望可以隱約看到高聳的大理石柱,不知何人居於其中。

雅典衛城(Acropolis),希臘語原意是“高丘上的城邦”,始建於公元前580年,最初用於防範外敵入侵,也作爲供奉城市守護者雅典娜的聖殿。

雅典娜是代表智慧,藝術與軍事策略的女神。在古希臘神話中,人們在愛琴海邊建立了一座新城,雅典娜希望成爲這座城的保護神,海神波塞冬也想獲得新城的歸屬權,他們互不相讓,於是爭奪起來。

後來,神王宙斯裁定,誰能給人類一件最有用的東西,該城就歸屬誰。

波塞冬用三叉戟敲了敲岩石,從裏面跑出了一匹象徵戰爭的戰馬。而雅典娜用長矛一擊岩石,石頭上立即迅速地生長出一株枝葉繁茂、果實累累的橄欖樹。橄欖樹象徵着和平和豐收,人們歡呼起來。

於是,雅典娜成爲了新城的保護神,人們用她的名字將城命名爲雅典。

從衛城的山門拾級而上,首先會看到一個半圓形的古老劇場。這個劇場叫阿提庫斯(Atticus)劇場,以雅典衛城的捐助人希羅德·阿提庫斯命名。

原來贊助商冠名這個玩法,從古希臘開始就有了:)

劇場建於公元161年,靠外有三層樓的建築外牆。內部呈半圓形,共有32排座位,可容納多達6000名觀衆,在場內任何一點都能清楚聽到舞臺上的表演。

劇場保存得相對完好,現在還能用。我很喜歡的音樂人雅尼,在1993年曾在此舉辦過音樂會,這裏也是雅典夏季音樂節的活動場地。

再往上爬,就會看到另一個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

這個神廟的名字比較拗口,你只要記住,最出名的就是它殿前的6根少女柱,被譽爲建築史上的奇蹟。

至於爲什麼叫奇蹟,我來給大家翻譯翻譯。

少女柱,字面意思是雕成少女形態的柱子,既要承重,又要展現少女的優美體態。

爲了承重,柱子要雕得越粗越好,但你見過哪個少女,是腰圓脖子粗的?

這是一個設計上的悖論。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師做了精妙的設計:在每位少女的頸後,增加了一縷濃厚的秀髮,增加柱子的直徑;

再在頭頂髮髻上,設計了自然承接的花籃,增加受力面積,解決了承重需要的厚度問題。

每個少女都是一條腿向前,微微曲起,長裙束胸,亭亭玉立,衣紋雕刻非常細緻精美。不禁讓人感嘆,美學與精巧的設計,是可以流傳千年的。

唯一遺憾的是,現在神廟上的少女柱,都是複製品。真跡有五根收藏在山腳下的衛城博物館裏,一根給英國人偷到大英博物館去了。

伊瑞克提翁神廟的所在,已經是雅典衛城的頂部平臺。

此處地勢極佳,易守難攻,朝四周望去,可以俯瞰整個雅典城。

非常適合坐累了的君王,站起來四處巡視,順便感嘆一句:嗯,這是朕的江山!

往衛城頂部平臺的中心走,就是整個雅典和古希臘文化的象徵,帕特農神廟。

帕特農神廟供奉的是雅典娜,是爲了歌頌雅典在波斯希臘戰爭的勝利而建。

關於這場戰爭,現在更知名的一場戰役,由斯巴達三百勇士擔綱。大體的過程是斯巴達三百勇士在溫泉關殊死抵抗,拖住了波斯軍隊前進的腳步,保住雅典撤退發育。後期雅典抓住了一波機會,誘敵深入,反殺了波斯艦隊。最後雅典和斯巴達齊心合力,擊退了波斯侵略者。

刀光劍影的歷史暫且按下不表,先來說說帕特農神廟。

神廟呈長方形,佔地有半個足球場大小。南北兩側各有17根柱子,東西兩側各是8根,總共46根大理石柱撐起了整個神殿,非常大氣磅礴。

神廟的東西兩側,頂部曾刻有兩組精美的浮雕:東邊雕刻的是希臘神話的12主神像,西邊雕刻的是雅典娜與波塞冬爭奪城市守護者的故事,兩組浮雕都刻畫了衆多人物,各有特色。

廟中曾供奉過一尊高達12米,黃金象牙鑲嵌的雅典娜女神像,身着黃金戰甲,持矛倚盾,手託勝利之神,象徵了當時雅典的雄厚實力。

神廟還有很多精美的設計,大理石柱的長寬比例,化直爲曲的巧妙設計,精美的雕刻工藝。。。這部分內容在本文考試重點之外,超綱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作爲課外作業做更多瞭解。

如今在希臘政府和歐盟的支持下,神廟修復計劃已經進入40多個年頭,工匠們在一點一點的修繕,力圖讓神廟再現最初的光輝。

出於保護考慮,神廟和整個雅典衛城的文物大多都移到了衛城山腳下的雅典衛城博物館裏,可以在博物館裏欣賞它們的神韻。

體育,是雅典面具之上,折射的另一束光輝。

奧林匹克,原指古希臘時期在奧林匹亞舉行的對天神宙斯的祭祖活動,祭祖活動中的體育比賽被稱之爲“奧林匹亞競技”。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在研究古希臘文化時,開始把“奧林匹亞競技” 稱之爲“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古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起,到公元394年止,經歷了1168年,共舉行了293屆。

現代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由法國人顧拜旦率先舉辦的,從希臘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裏汲取了大量的精神養分。

現在大衆關注度很高的馬拉松比賽,就是從前面所說的波斯希臘戰爭中得到的靈感。

在波希戰爭中,雅典人最終獲得了反侵略的勝利。爲了讓故鄉人民儘快知道勝利的喜訊,統帥米勒狄派一個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報信。

菲迪皮茨是個有名的“飛毛腿”,爲了讓故鄉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個勁地快跑,當他跑到雅典時,已上氣不接下氣,只喊了一句“我們......勝利了......” 說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爲了紀念這一事件,在1896年舉行的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顧拜旦設立了馬拉松賽跑這個項目,把當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3公里作爲賽跑的距離。

1896年的首屆和2004年的第28屆奧運會,都是在雅典城的泛雅典娜體育場開場。

泛雅典娜體育場是在雅典古運動場的廢墟上重建而成的,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部利用大理石興建的大型體育場,可以容納4萬人。

這個全大理石到底有啥用,我再給大家翻譯翻譯。

當天氣溫有二十多三十度,太陽很毒,普通的岩石會被曬得滾燙。而在泛雅典娜體育場,早上11點多,太陽已經曬了幾個小時了,我伸手去試探場中央地板和看臺座位的溫度,全都是冰.涼.的。不得不服。

體育場中央還有領獎臺,作爲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口號的象徵,承載了運動健兒的驕傲,靜靜立在那裏,訴說昔日的榮光。

體育場內側有條小道,通往紀念館,這裏陳列有歷屆奧運會傳遞的火炬。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08年奧運會就在雅典04年奧運會後面,聖火的交接就是在這個體育場進行的。我們的祥雲火炬也在紀念館裏很顯眼的位置,一進去就能看到。

雅典的面具之上,不可不提的另一道聖光,是文化與藝術。

很難用文字去盡述雅典和古希臘對於西方文化藝術的貢獻,每一個領域的分量都不亞於萬斤重石:

哲學三賢者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文學三大悲劇大師歐里庇得斯、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民主制度最早的試驗者;文藝復興繪畫與建築的模仿對象。。。

想要在這耀眼的光芒中吸收一點能量的,可以到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裏走一走,一定會有所收穫。

博物館上下有兩層,收藏了從史前到晚古時期的很多藏品,著名的藏品有阿伽門農黃金面具,少年與馬,海神波塞冬銅像等。

博物館裏有意思的藏品還有很多,以下幾個藏品也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對於想深入鑽研古典藝術之美的同學,我有兩條建議:

先到法國盧浮宮買一張通票,在裏面蹲個五天,細細品味大師們的藝術佳釀;

再到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買張通票,在這裏蹲個三天,看看古希臘的原作,揣摩文藝復興的大師們是如何借鑑昇華的,一定能幫助你迸發新的靈感。

雅典美麗優雅的面具之上,有歷史的底蘊,運動的活力,文化與藝術的榮光。

而面具之下的當代雅典,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坦白說,雅典的古遺址是非常豐富的:帕特農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宙斯神殿。。。

但走了一圈下來,不禁讓人有點失望:神殿大都只剩下大理石柱和斷壁殘垣,殿中早已沒有神祇供奉。雕像要不是被外國掠奪者運走,要不就是移到了博物館裏。

相比在意大利羅馬街頭,三步一神殿五步一神廟的場景,雅典的衆神殿裏都很冷清,給人的直觀感受就是:諸神都不在家。

雅典的歷史縮影,在帕特農神廟輝煌又坎坷的命運中,可以得到一瞥。

作爲古代的文化中心,貿易中心,雅典不斷被各路豪強反覆爭奪,數次易主。

在這個過程中,帕特農神廟曾一度被改爲基督教堂,清真寺,甚至軍火庫,戰爭中還曾被炮火擊中轟飛了半個神殿,雕刻也被掠奪者大肆運走,讓人氣憤萬分又無可奈何。

當代的雅典還沒有擺脫經濟危機的陰霾,罷工不斷,國家經濟疲軟。但到了夜晚,整個雅典城又充滿了活力,街頭到處都是塗鴉,酒吧位置爆滿,到處都是人聲喧譁。

我給泛雅典娜體育場的雕像和街頭的塗鴉各拍了一張照片,這兩張照片就好像雅典白天和夜晚的縮影:白天戴着面具,雍容典雅;夜晚脫下了面具,自由奔放。

當代的雅典,早已不是那個富甲一方的城邦;城市也數次被外邦佔領,神殿裏面供奉的神祇早已不知所蹤。

但有一種叫文化的東西,早已悄悄滲透到西方社會的每一個毛孔中。正如羅馬人感嘆:羅馬征服了希臘,而希臘文化征服了羅馬。


最後賦詩一首,紀念雅典留給我的印象:

我懷着一顆朝聖的心前來拜訪,卻發現諸神都不在家。

他們的故居被拆得連屋頂都不剩,只剩下幾根光禿禿的頂梁。

唯一證明他們來過的痕跡,只有普羅米修斯盜取的火種。

跳躍的火苗,至今仍燃燒在每個歐洲家庭的壁爐中。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