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

12.17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爲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季康子又問孔子說,用以殺止殺的方法,把壞人殺掉,“以就有道”,歸到正道那裏去,怎麼樣?

孔子說,爲政之道,並不是靠殺人而能夠成功的。我們知道,老子也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人並不是絕對怕死的,爲政不用道德來感化,只用殺戮來威脅,是絕對壓不住的。

所以孔子對季康子說,用殺人來做手段是不對的,應該以自己的道德來做領導。你自己用善心來行事,下面的風氣自然跟着善化了。

所以他就說出一節名言:“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君子之德像風一樣,普通人的德像草一樣。如果有一陣風吹過,草一定跟着風的方向倒。風的力量越大,草傾向的力量也越大。

❤️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現在又到六點半了,我們還是來繼續一起學習論語。按照慣例,先來複習一下昨天學到的內容。

昨天依然是講的季康子向孔子來討教,這一次討教的是患盜。就是對於魯國盜賊多如牛毛,感到很頭疼,就向孔子求教,怎麼樣才能夠讓這些盜賊消失呢?孔子針對季康子的情況依然是告訴他要從自身做起。

“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意思就是告訴他,你要剋制自己的慾望,少橫徵暴斂,少招搖過市,顯擺,你橫徵暴斂就會讓老百姓衣食無着,衣食無着,他正道得不到東西,他就會經過歪門邪道來得到,那盜賊風氣不很正常嗎!

你自己過於奢侈浪費,招搖過市,大家看着你喫的好、穿得好、住得好,各方面都好,又趾高氣揚,自然而然的就想向你看齊,他又做不到,怎麼辦呢?

他也必然會想歪門邪道,這些都是根源。

如果你能夠從兩個方面做到約束自己,第一,在政治上不那麼橫徵暴斂,徵過高的稅率,讓老百姓沒法活,那麼他們不會這樣。第二,如果你自己不貪心,不去過分顯擺,那麼對方也會好的多。

能做到這兩點,即便是你給錢讓他去做偷盜的事情,他也不做。

因爲大家都知道,盜本身是本身不合法的,也是不合道德的。它是面臨着兩重風險,一個是道德風險,一個是法律風險。道德風險就是做這個事是容易被人指責,擡不起頭的,而法律風險是出了問題要擔責的,有可能會殺頭的,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做這個事情呢!

好了,簡單的回顧一下昨天講的內容之後,我們今天在學習新的一章。

這一章又出名言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我們還是先來看原文。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爲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就是說這一章依然是季康子在向孔子討教。我們前兩章說過季康子問了兩個問題,結果孔子都明裏暗裏的告訴他,你要自己先正,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安敢不正啊!

你要先從自己做起,先自己做一個有德的君子,你做出了榜樣,那麼底下的人自然會上行下效,然後風氣就會好轉,治理就不那麼難了。

剛剛我們又講過昨天講的內容,不要害怕那麼多盜賊,首先還是要從自身做起,你剋制自己的慾望,減少自己的不當的行爲,那麼也會上行下效,大家也不會做這種危險的事情。你賞賜他讓他幹,他都不幹!

那麼這一章,季康子又說出一句話,叫我用以殺止殺的辦法把壞人殺掉,然後歸到正道那裏去。怎麼樣?

大家想一想,季康子連續吃了兩次癟,依然去向孔子問政。事實上他是有強烈的願望想治理好國家的,因爲畢竟來講他是當權者。

國君雖然是魯哀公,但是實際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裏面,而自己又面臨着各種問題和困難。

他不是說就這樣了,你愛咋咋地,而是想去把國家治理好。

在這種情況下,孔子作爲國老,經驗豐富,有德之人,那麼向他請教是對的。季康子相信能從孔子那裏要到他想要的答案,就是幫他指點迷津。

他爲什麼說如殺無道,以就有道呢?

這裏面也是一種思維。那大家都知道,你把這些壞人都殺掉了,那是不是好人就多了呀?再說殺掉壞人,是不是都被震懾到對方了?對方一看要被殺頭就害怕了,就畏懼了,因此就像自己設想的那樣天下太平了,這是季康子一廂情願的想法。

孔子就告訴他說,爲政之道並不是靠殺戮就能解決的,說我把壞人殺掉了,就沒有壞人了,大家就害怕了,不敢做壞人了,不是這樣的,那不是根本。

壞人爲什麼壞?爲什麼會出現那麼多的壞人?是有原因的,沒有人願意當壞人的。剛剛我們也講過,沒有人願意當盜賊,但是爲什麼還要有人當呢?除了道德品質敗壞的,確實好逸惡勞的,這種人有沒有?有。大部分人是逼上梁山,沒有辦法才做的。

再說壞人是殺不完的,你看他是壞人,你把他殺掉了,那又一個壞人又起來了,都殺掉嗎?肯定不行的,這不符合社會規則。

大家都知道,歷代皇朝到最後的時候都會出現很多造反的起義的,朝廷不鎮壓嗎?鎮壓呀!誅連九族,殺無赦,都沒少殺。

但是結果怎麼樣呢?起義的人殺之不盡,越殺越強大,最後這些人有勢力強大者,就推翻了王朝。

比如說元朝末年,朱元璋、陳友諒等,元朝殺的了嗎?沒有啊!

最後朱元璋滅了元朝,又滅了張士誠,陳友諒,最後登基建立的大明王朝。

所以說殺人是不解決問題的,而且這裏面還牽扯到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呀?

階級立場不同的人,看法也是不一樣的。你認爲他是壞人是因爲站在你的角度來講,侵害了你的利益,但是他的角度上來看你是壞人,你侵害了他的利益。都有理的,你也很難說的清楚的。

而且和孔子同時代,比孔子稍微大一點的,孔子把他當作亦師亦友的對待的老子,也曾經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就是說死並不是最可怕的,很多人真的覺得我處死你就怎麼樣了。很多人是不怕死的,你拿死來壓他是沒有用的,因爲他們有的有自己的信仰,有的有自己的執着,有自己的堅守。

我們就會想到這個在明朝的時候,這個朝代出了很多諍臣,什麼叫諍臣?就是拼死覲見,帶着棺材去上殿,聽我的,好,那我活下來!如果不聽我的,那你就把我殺死吧,我活着沒有意義和價值了,我的價值就在於阻止你做壞事!

這樣的人很多,帶着棺材上殿。你說你咋地吧,哪怕生命不要,我要捍衛自己的尊嚴,我要捍衛自己的權利,這樣的也很多。

孔子在這裏特別強調了德的重要性。孔子論語裏面,我們說了,整個一部論語,要用一個字來概括的話,那就是仁。

仁者愛人,要有仁,有德,我們要用道德來感化對方,而不能指望着用法律、用懲罰來壓迫對方,讓對方屈服和對方心悅誠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怎麼辦呢?

孔子一直強調要有仁政,季康子你想善,真心的渴望善,那麼你就會做出善行來,做出表率來、做出榜樣來。

你勤政愛民,與民休養生息,體恤民間疾苦,那麼底下的人就會照樣學樣,像你一樣去做事,那麼他這個社會風氣必然而然就會越變越好。

在這裏說到關鍵了,就是孔子打了一個比方,君子之德就像風,不管是東風、南風、北風、西風,或者說東南西北風,你往哪個方向刮。小人的德就像草,他就會向哪個方向倒,西北風往東南刮,這個草就往東南倒,遇到了風它必然會跟着風的方向倒。

我想這個比喻應該說是非常非常的形象和生動了,大家一想就想的明白。我們到田野裏面漫步,看到是一片麥浪,看到一片草原,你會很清晰地感覺到,如果起風了,稍微風大一點就開始草在飄搖,往那個方向倒。

那事實上,君子也就是領導人,他就像這個風一樣,你倡導什麼,你就會做出什麼樣的行動,而你的行動就具有決定性的力量,必然會影響着整個的環境和格局,就是你定下基調了,你實行善行,你就定下了善的基調,就創造了一個溫暖的氛圍。

那麼底下的人都會感到溫暖。春風一來,小草就綠了,河就解凍了,鳥又飛來了,人到田野裏面受春風吹拂,就感覺到舒爽,這就是你創造的場域環境影響了整個社會的發展。

而不是說我心裏想這個社會好,我希望春風化雨,我希望萬物興盛,我希望百花盛開啊,我希望草長鶯飛,但是我刮的是西北風,那個風像刀子一樣刮在臉上,說讓草能好好的長,讓樹能夠好好的充滿生機,那怎麼可能呢?那是不現實的。

所以一個大政治家的領導應該造成一種風氣,也就是德這種風氣它包括行爲、心理、思想等等,創造這樣一個人文環境。

在這裏我們結合一下現實來講一下,比如說我們是做公司的,那公司裏面難免會有一些你看不順眼的人,覺得他不夠好的人。

怎麼辦啊?一種辦法就是開掉他,開掉他就好了,別人就不敢了。

事實上真的是他的問題,開掉也未嘗不可,你找合適的人。但是往往情況不是那麼簡單,就是你領導者沒有做好,養成了這種風氣,好人到你這裏變壞了。

你會發現開掉一個,再來一個,還是這樣。開再開一個,又來一個,還這樣。最後無人可開,因爲你公司要運轉,你老開人,新人他來了又不能適應規則,又不熟,又不懂,幹不了事兒,老人又被你幹掉了,那你公司不就垮了嗎?

再說,你爲什麼招來的人都是不好的人呢?或者說他剛開始還不錯,爲什麼都不好了呢?要考慮自己的問題,這是作爲領導。

你像我們的社羣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不管哪個社羣,都有積極踐行者,也都有不太積極踐行的,也有的是若有若無的。

今天想起來我覺得不錯,我就要在這裏動。那有一段時間就覺得別的地方吸引了,就走了,把他們都開掉嗎?不是的。

作爲社羣領導者、創建者,積極分子,那就要積極行動,活躍起來,創造一種好的氛圍,讓積極在這裏的人都能夠感受到溫暖,願意在這裏待著,覺得在這裏學有所得,有收穫。

而讓這些若有若無的呢,能夠感受到存在,被這種環境所浸染,讓只要還沒有走的,心還在這裏,以後一旦有機會覺得需要了,還願意進入其中,或者說默默地看一看,感受到某一句話對自己有意義,那就不一樣。

在這裏就舉一個例子,我們這裏的羅志華教練,那他最近建了一個圈子叫站樁,冥想站樁。

昨天在他在別的羣裏發的時候,我去恭喜他,那他就跟我說,大哥也多虧了你,你每天解讀論語已經讓我感受到了榜樣的力量。所以說我聽得很開心!

我說我們互相學習,一起進步,就是說我們大家發現沒有?不管是哪個圈子,不管是哪一個地方,這個社羣創辦人,也就算是領導者,他必然是以身作則的,他只要以身作則,那底下的一定會有一幫追隨他的人,一起共同進步的人。

如果老大不幹了,不做了,那麼就真的沒有人了。

老大起到什麼作用呢?就是風向標的作用,你往哪裏吹,底下就往哪裏倒,這樣導向。

孔子從自然現象,風吹草動,風往哪裏刮,草往哪裏倒,這個自然現象來做比喻,說君子就要自己作爲風向標。自己做榜樣,就要執行仁政,仁者愛人,實行德政,這樣社會風氣纔會好轉,而不是簡單的以暴制暴、以殺止殺,指望着說殺了壞人就都是好人了,沒這個事兒。

希望我們戰友都能夠從中有所收穫。做君子做風向標。

好了,時間也到了,今天這一章我們就講到這裏啦。明天我們來講下一章。這一章比較長。先說一下原文哈。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這一章講的什麼叫達,什麼叫聞。

我們常聽人說,說社會賢達人士,這個人是個文人,這個聞是我們這裏這個聞,門字旁加個耳。

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明天六點半準時相聚在這裏,一起共同學習和進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