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孩子做家務:是你最愚蠢的決策! 做家務的意義 參與家務其實也幫助了孩子學習 成爲生活上的同伴

你主動要你的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嗎?

很多父母表示很少,不但少,恨不得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爲他代勞。

美國家庭治療師薩提亞說:家庭教育的終極點是讓孩子成爲獨立自主的,有創造力的人,和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的人,成爲朋友和同伴。

是的。我們要和孩子成爲生活上的同伴。

所以父母不是奴僕,不是管家,甚至也不需要父母成爲他們的領路人。

在薩提亞的理念裏,家庭成員更多的是互助和陪伴的關係。

我們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成長。

做家務的意義

因此做家務的意義就不僅僅體現在鍛鍊孩子獨立自主上了。

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事中,可以增進孩子對家人的感情。

如果你一直對你的孩子說:你只用專心學習,家裏的事不需要你操心。

孩子很可能會慢慢變得冷漠。家裏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他都漠不關心。

不關心也不是他的錯,因爲家裏人都是這麼教育他。

我的一個朋友就曾對我說:我很後悔讀書的時候,因爲被強調學習高於一切,於是連外公的葬禮都沒去參加!我小時候,外公多疼我啊!

朋友眼圈泛紅,這份內疚在他心裏很久很久,直到成年了,他都不能釋懷。

這雖然和家務勞動沒有關係,但類比一下也是和家庭相關的事情。

孩子也是家庭裏的一員,對家中事務也需要參與和關注。

以後進入社會,纔不會只注重個人利益,忘記集體情感。

自私自利的人,再成功也走不遠。

再則,讓孩子爲你分擔一點家務,可以培養他的責任感。

我們每天上下班,又照顧孩子,又料理家務爲什麼呀?

不就是有份責任感在心裏嗎?

這份責任感,讓我們更勤快、更上進、更虛心、更有力量。

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更願意去付出、對生活更有熱情。

爲什麼不讓自己的孩子也分享你的這份熱情呢?

喫完飯,和孩子一起收拾碗筷;大晴天和孩子一起整理各自的衣櫃;一起清理家裏的賬單、制定大掃除的時間表……

讓大家都對家庭有份責任感,也有助於孩子對自己現階段要做的事情(學習)有更深的領悟。

我以前有個同學就是。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但實際上,他把很多時間都投入到爲大家服務上。

做衛生,執勤他都一絲不苟,一點不偷懶。其他同學有什麼不懂的題,他也很樂意幫助解答。

按理說,這麼分心和愛管閒事的同學,學習應該不怎麼樣,可恰恰相反。

後來我在微信上問他,他哈哈地笑了。

你們認爲我是分心,其實我在訓練自己高度集中精力地去學習。

我做什麼都集中精力,於是我做什麼就像什麼。

我這一秒在掃地,下一秒就立刻投入做題的世界。我一點不比你們學的時間少。

還有,我幫助你們解答,也幫助我自己開動腦筋。

把你們教會了,其實我也學透了。

參與家務其實也幫助了孩子學習

學習也是爲了以後的生活。

如果能將生活和學習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觸類旁通,學習也會事半功倍。

如果你也能教會自己的孩子,高度集中精力地做事情;

如果你也能教會自己的孩子,做什麼就像什麼;

如果你也能教會自己的孩子,不要只顧學習,多關注一下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集體,說不定他能有更大的能量去學習和實踐。

成爲生活上的同伴

親愛的父母,在家庭裏你們並非要孤軍奮戰。

你還有你的孩子。

不要覺得他們太小,幫不到自己。

只要你說:媽媽有點累,你可以幫媽媽拿杯水……或是收一下衣服……整理一下房間……

他們都是樂意去做的。

在家庭裏,我們得去營造這樣互幫互助的氛圍。

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

你得承認:孩子需要父母,父母也同樣需要孩子。

誰也不是誰的“主人”,家也不是任何一個人說了算的地方,它需要我們共同協商和共給溫暖

你覺得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