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天生如此!

你有沒有用“這孩子天生就這樣”形容過自己的孩子呢?

可能你不會輕易這麼說。

因爲我們相信總能在生活中找到蛛絲馬跡,去解釋孩子爲什麼會這樣想、這麼做。

比如說孩子膽小,不敢和人打招呼。

我們就會想,是不是他之前跟人打招呼時有過什麼不愉快經歷。

只有當我們被他們”惹得“束手無策”時,才大聲叫道:這孩子天生如此,難以管教!

其實心理學家早在1979年就做過這樣的實驗:

將同卵雙胞胎放在兩種不同的環境中養育,當他們長大成人以後,發現,他們不但外表相似,就連基本心理和人格也驚人一致。

爲什麼呢?

因爲基因的作用,他們會在相同領域找到自信和成就感。

比如他們都長得很高,他們會不約而同地選擇在體育方面發揮自己的特長,從而在體育範圍內找到成功的成就感,並一直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還比如,他們天生有着情感豐富的基因,他們就會在“共情”或情感充沛的領域裏發揮自己的特長,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當然,一個家庭的兩孩子最後有着兩種不一樣的人生,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心理學家最後給的結論是:

1、智力主要70%遺傳決定,30%環境決定;

2、人的特性是由遺傳和環境綜合影響的。

當環境影響小時,遺傳影響大;當環境影響大時,遺傳影響就小。

這點怎麼理解呢?

舉個例子:

如果所有幼兒園都有學跳繩的課程(環境差異小),那麼那些很有運動基因的孩子就學得快(基因影響大);

相反,要是幼兒園沒統一開這個課程,那麼經常被引導學跳繩的孩子將先習得這項技能(環境影響大),那麼即便你的孩子再有運動天賦,也比前面的孩子落後(遺傳影響就小)。

所以,在結婚的那一刻,我們就要選好的基因與之結合,給孩子一個好基因;

在孩子出生那一刻起,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這樣,鎖定孩子“雙起跑線”,之後在跑道上,用各種積極的方式引導和影響孩子,我想你的孩子就能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大化。

理論就是這樣的,你是否同意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