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日常感悟


清洁好咖啡台,坐茶桌上喝茶。刚才随手从咖啡台上暂时移至红酒柜上的水仙盆景及插花高低错落,看似不经意摆放,却颇有美感,如西方静物写生油画。曲终人散,一边翻书、一边听古诺的《圣母颂》,突然感觉生活并没有那么糟:

艺术和美应当是两种不同的追求,美的存在是抽象而不具体,但艺术则必须依附某种具体存在。显然艺术的出现落后于美的的出现。刚才自己看似随手摆放的绿植,是否就是渴求审美生活在无意识中的自然流露呢?

我似乎理解了。柏拉图的理念就像是摔成碎片的巴门尼德的存在,理念把世界的本质从一发展了多,每一种事物都有一个理念,理念成为事物的本质,事物本身成为理念的一种现象。我们都活在理念中,看似自由,其实一生都在为自己刻画着理念的边界。

如果说,宗教是通过直观、想象和情感的方式进行,哲学是通过概念、逻辑和严密的论证方式进行。不管哲学思维还是宗教的精神探索,人们都是为了生活本身,通过探寻不变的一,以摆脱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从而获得安全感。

但这样,我们人生不就有两套真理,宗教真理与哲学真理吗?柯瓦雷质疑说:两套真理,那就是没有真理!那么,我们文化中并行着的儒释道,你如何辨识真理?也许,凡人从来都只生存在断续相连的局部真理之中,就如人生总会路过一些黑暗,无法靠自然光前行。

我们生活的环境,可以是生活的具体地点,就如我现在独坐一隅、四面围墙的尺寸之地,但环境也可以是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经济牟利、社会地位,比如:音乐,精神意义上的远方;太阳,地理意义上的远方;女人,情感意义上的远方;书籍,思想意义上的远方……

那么,自己现在原地踏步还是跋涉远方呢?都可以怀疑,就是不能怀疑正在胡思乱想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