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書路上】錢原本是通向對岸的橋

莆田動車站到朋友推薦的書店,百度地圖顯示有二十公里,打車需要六十多元。好傢伙,等於我來時的動車費。

人生地陌的,直接打車過去嗎?之前想都不用想的問題,在做了淘書客之後,常常糾結是節省幾十元換本好書,還是直接閉眼花掉。如何選擇?是造物主公平賦予人類的自由意志。所以人的偉大,不像神那樣的未卜先知,而是作爲一顆會思考的蘆葦不斷地去選擇。


我突然理解了那個曾被我們譏笑過的地主老財,他爲了節省煤油,把煤油燈光撥弄到了最微弱,爲了讓錢變多而日日殫精竭慮。歷史如此輪迴,被批鬥的今天居然被我效仿?

我放眼稀稀拉拉的站前廣場,恍惚間覺得自己是新型的地主,貪婪地看着書本如稻禾那樣在陽光下抽穗,然後顆粒飽滿地給人類呈上一日三餐的營養,慰藉着守望者的心房。不同的是,萬惡的地主老財依靠剝削農民而肥沃,而我依靠剝削自己,而獲得自我解放。

由於只知道書店的大概位置,我決定先乘坐去那個方向的公交車,然後再打車。這樣無形中可以省下幾十元,人未到書店已經淘到一本書了,不是嗎?

人的生命是太陽給予的,只要我們堅持踩着東昇西落的方向,目的地必定就越來越近,生命必定就自然的成長、成熟、衰老,最後在趨近於完美的地方安然長睡。所有宗教關於救贖的終極目標不就是如此嗎?尋書過程和尋到書的那一刻,缺一不可。原來人世間修行的真諦不是苦行,而是遵循內心最簡單的那份渴望,不停歇的走下去,此時苦與樂,即無分別。

我重點尋找的是多年前出版的社科書,由於受衆面窄,這類書已經超越書籍做爲商品的流通屬性,稀缺性決定了不是你想擁有就可以購到,而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又註定了這些書在許多人眼裏就是浪費空間的廢品。

尋找這些書更像邂逅愛情,只有在對的時空遇上對的人的時候,彼此才能豁然張開天眼。如南宋上元節燈火中的驀然回首,淚花中唯美着姍姍來遲的覺知。

而我僅僅只是想把那些廢品般的書尋找出來,掛上書架,短期內不一定有人購買。但它們能靜靜地休憩在我的書房,成爲我的人文山水畫,互相觀照着未來的日子。


齊美爾在《貨幣哲學》中說過,貨幣原本是通向對岸的橋,但人們卻在橋上止步不前。我缺乏高尚的情懷願意把財富用慈善的方式捐獻給社會,我也不是守財奴擁抱着冷冰冰的白銀夜不能寐。我的精打細算只是對好書的癡迷,爲好書存糧,就如女人爲出嫁攢嫁妝,就如男人爲擁有無數情人攢倜儻。生命在癡迷中陶醉於自己的烏托邦,這種烏托邦有時間的邊界,卻沒有思想的邊界。

所以齊美爾總結說,貨幣只是一條通往最終價值的橋樑,而人,永遠無法在橋上棲居,人最終能夠安然棲居的是自己的心靈……



-END-

本文爲原創,可聯繫我【申請轉載】。抄襲、洗稿必糾!

作者介紹左岸。經營一家舊書店,筆耕寥寥真假言。愛好哲學,熱衷思考,或癡或愚,未改初心。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