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可能》:曾腦受傷的人也成了腦教練,我們還幹活10分鐘走神1小時… 01 動力哪裏來 02 動力與心流 03 如何進入心流狀態 總結

曾經有一個對未知充滿好奇的小男孩,還沒來得及仔細探索世界,就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中跌傷了腦袋。從此以後,世界似乎對他關上了大門,他變得難以集中注意力,記不住東西,哪怕一遍一遍重複相同的內容也收效甚微,學習變成了一種煎熬。

一般人遇到這樣的情況,大概就會不再較勁了吧,去特殊學習或是多留一級都能輕鬆很多,但是小男孩不願意放棄,加倍奮發努力,可是事與願違,隨着課業難度的提升,小男孩的成績不升反降。

在心灰意冷即將退學之際,小男孩從與同學父親的交流之中,得到了意外的點撥,重新開始思考關於學習的問題。

男孩開始意識到過去的自己總是一條路悶頭走到黑,沒有思考過能不能走這條路,以及如何走這條路的問題。學習“如何學習”,實際上要比學習具體的學科更爲重要,畢竟拿着一張滿是破口的漁網,任憑如何努力,也是撈不到多少魚的。

想通了這個道理,男孩的思維模式由此開始轉變,他彷彿一下打通了任督二脈,通過學習各種各樣不同的學習方法,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模式,從而克服了大腦受傷帶來的種種障礙,重新獲得了學習的能力。

這個多年前在學習上畏畏縮縮的小男孩,如今已是脫胎換骨,實現了彎道超車,並致力於幫助他人。他就是吉姆·奎克,一位頗具聲名的大腦教練,記憶力提升、腦力優化、快速學習方面公認的世界級專家。

吉姆在激發人生的新勢能後,將自己獨創的腦力提升方法總結到《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這本書裏,原版書在海外亞馬遜上非常暢銷,每年幫助20萬人實現自我突破,他本人也成爲哈佛、谷歌、耐克、通用電氣等大單位的特聘教練。

吉姆的故事,令人頗受震動,大腦曾受傷的人,都能通過努力+合適的方法實現無限可能,再看我們自己,經常幹活10分鐘,走神1小時,真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01 動力哪裏來

在《無限可能》中閱讀吉姆的逆襲故事,能感受到他有強烈的內在動力。

人類的動力滋養了文化,人類的動力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然而我們時常會低估它。——琳恩·多蒂

內在動力推力大,可持續性強,狀態穩定,是相當高效的資源,但是內在動力是從哪裏來的呢?

吉姆將內在動力的產生總結出一個公式:

內在動力=目的×精力×微任務

簡單來說,想要獲得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就要將“目的”、“精力”和“微任務”糅合起來。三個要素缺一不可,畢竟在乘法公式裏,但凡有一個數值爲“0”了,等式的結果就會一併歸零。

先說“目的”,明確自己爲何而努力,比努力本身更重要。有明確的目的,人就不會輕易迷失前進的方向,甚至有機會實現人生的不可能。

爲了健康的身體,不喜歡蔬菜的人,能儘量頓頓都喫點蔬菜;爲了健美的體魄,不喜歡運動的人,也能保持一定強度的體育鍛煉,並長期堅持。

烏茲別克斯坦國寶級體操運動員丘索維金娜,在國際體育賽事中屢次獲獎,甚至有三個體操動作是以她的名字命名。命運無常,她的兒子在3歲查出嚴重疾病,爲負擔高額治療費用,已近三十歲的丘索維金娜重返賽場,雖然作爲運動員已是“高齡”,卻仍能不斷取得驕人戰績。她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爲了給兒子治病多掙幾份獎金。

再說精力,要做到想做的事情,達到自己的目標,也需要精力和能量。

精力和能量就像汽車裏的汽油,沒油了再好的車也跑不起來。維持精力不僅僅是講時間要合理分配,還需要積極地鍛鍊身體,攝入足夠的營養,保持高質量的睡眠,將壓力平衡在合適的範疇,以及維持良性的人際關係。

比如專業的運動員,在高強度的專項訓練之外,都會搭配營養餐食,並儘量安排運動員集中住宿,通過設置門禁、早操等方式,保證運動員們健康規律作息,同時避免外部環境過多幹擾。

簡單來說,喫好、睡好、煩惱少,就是保持精力旺盛的祕訣。

最後是“微任務”,吉姆稱之爲“小而簡單的步驟”,通俗來說,就是爲了更接近目標,採取的最微小、最容易達成的行動單位。

這些任務必須是足夠簡單,只需要花費一點點努力和精力,就能輕鬆完成的,例如做一個俯臥撐、讀一頁書、練10個字等等。

通過一小步一小步的積累,逐漸形成習慣,增強信心,最終聚沙成塔,邁向更大的成功。

明確了“目的”,充沛了“精力”,運用好“微任務”,每個人都能獲得強烈的內在動力。


02 動力與心流

解決了動力來源,就要好好運用,合理地運用動力能催生心流狀態。

“心流”一詞,近幾年出現的頻率還是挺高的,那麼到底什麼是心流狀態呢?

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在他的開山之作《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中是這樣描述心流的:

“心流是一種狀態,人們全神貫注地投入一項活動中,似乎其他事情都不再重要;這種體驗本身能給人帶來極大的愉悅感,所以人們即便付出巨大的代價,也願意享受這種體驗。”

在心流狀態下,人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於手中的事情,有可能忘記了時間,注意不到太陽東昇西落,甚至有可能因爲感覺不到肚子餓,而忘記喫飯。

那麼如何判斷有沒有進入心流狀態呢?心流狀態普遍具有如下8個特徵:

● 全神貫注;

● 專注一致;

● 主觀感覺時間加快流逝或者慢下來;

● 感到有立即回饋;

● 輕鬆感;

● 力所能及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並不過分;

● 你的行動似乎都是自然而然、自動發生的;

● 對自己的行爲感到舒適、滿意。

心理學家戲稱心流狀態爲“超人體驗”,處於心流狀態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讓人感覺特別良好。這種感覺會令人相當上癮,一旦體驗過之後,我們便會相當積極地去完成能夠帶來心流狀態的各種事情,以期更多地體驗這種感覺。

內在動力和心流之間是循環共生的,動力質變成心流,心流催生新動力,類似良好的睡眠會增進食慾,而合理的膳食也能促進睡眠這樣的關係。

當你發揮出自己的最佳狀態時,你會在不經意間自然而然地進入心流狀態。

 

03 如何進入心流狀態

帕特里克是一位柔術運動員,他曾爲多動症而苦惱,因集中注意力困難而總是表現不佳,威脅到自己的職業生涯。後來他了解到心流的相關知識,並學會了應用,在隨後的柔術比賽中,帕特里克終於實現了注意力的正確集中,表現愈發出色。

想實現自己的無限可能,讓自己儘量地集中和高效是關鍵。對於如何高度集中注意力,以便更頻繁地進入心流狀態,吉姆在《無限可能》中列舉了五種方法:

(一)消除分心

想要進入心流狀態,降低分心是必要條件,一旦分心,我們可能需要超過20分鐘以上的時間才能重新拉回注意力。

不得不說,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手機絕對是集中注意的攔路虎。想一想你每次點亮手機都是因爲什麼呢,一條短信,一條推送,或是一條提醒?這些都不重要,關鍵是一旦拿起手機,就會被手機裏各種各樣的東西引走注意力。清華大學的學生前段時間做過一個問卷調查,共收集到了5千份有效問卷,樣本主要是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統計結果顯示,大家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是8小時4分鐘,一天總共就24小時,大部分受訪者使用手機的時間居然超過一天的三分之一。

在“做事、看手機、做事、看手機”的無限循環中,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變短了,打斷的頻率變高了,心流狀態也隨之遠去。

(二)給自己充足的時間

進入心流狀態需要預留出較爲完整的時間,用於較有挑戰的工作和學習,因爲人集中注意力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普遍認爲,當條件合適時,進入心流狀態大約需要15分鐘,而真正達到巔峯狀態需要接近45分鐘。

因此,想要完成一項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至少應預留90分鐘時間,如果條件允許,最好能達到120分鐘。時間準備不足,還沒進入狀態就被打斷了,這樣是不利於深度學習和思考的。

(三)做你喜歡的事情

做喜歡的事情時,哪怕是年幼的孩子都能興致勃勃沉浸數個小時,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從小就和音樂打交道,即使在最好的年紀耳聾,也沒有阻礙他追求音樂的腳步,在隱居維也納鄉村的日子裏,耳聾的貝多芬依然竭力創作,完成了《第三交響曲》等傑出樂章。

做喜歡的事情能讓人高度集中,而做討厭的事情卻會讓人心煩,負面情緒令注意力大打折扣,嚴重阻礙心流狀態的到來。

(四)擁有清晰的目標

缺乏清晰目標是阻礙我們進入心流狀態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努力是爲了什麼,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裏去,那兜兜轉轉之後,想必還是在原地打轉。

戲劇家莎士比亞年幼時就有戲劇夢,爲此他放棄富商家庭的優渥生活,到劇院打工跑龍套,同時爲了謀生當過屠夫、書童、鄉村教師、律師,還參過軍,因爲目標明確,討生活的艱辛都成爲了他戲劇創作的人生閱歷,然後才能創作出《羅密歐與朱麗葉》、《李爾王》等經典戲劇作品。

目標就像我們人生旅途上的路標,讓自己清楚應該往哪個方向前進,目標越是清晰,前進的步伐就會越發篤定。

(五)給自己一點挑戰

長途司機在高速公路上駕車會更容易疲倦,因爲一成不變的風景會不斷消磨人的注意力,如果做的事情過於簡單,人們很快就會感到無聊;但如果做的非常棘手,人們很容易會感到挫敗。

心流狀態最青睞那些有一點挑戰性,但也不算太難的事情,例如,練球時擊打特定的落點,練琴時彈奏新的曲調,寫作時塑造一個新類型的人物等等。總之,做能激發興趣、也有適度挑戰性的事情,能讓人保持興奮感,更有可能全神貫注地投入其中。

總結

吉姆·奎克在《無限可能》中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和獨創的腦力提升方法,除了如何專注之外,還有如何學習、如何長久記憶、如何快速閱讀、如何敏銳思考等方面的內容。

掌握適合自己的方法,並堅持下去,哪怕是小短腿,也能做到彎道超車,實現人生的逆襲。

The End

我是聶梓吟,分享原創書評,歡迎與我多多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