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你可以“所想即所得”

你會時常對自己的孩子說:你就是個不專心的孩子!

你不喜歡學習、你貪玩、你自私……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建議你最好停止這麼做。

因爲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叫“自我實現預言”。

它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消極預言”,把你說的話內化到心裏,他的發展就會被限制。他也會爲自己糟糕的狀態自我開脫:我就是這樣的人啊!

第二層,如果你帶着積極期望與孩子互動,他會從你的動作、表情、語言裏捕捉到你對他的喜愛和讚賞,無形中告訴他:你的現在是優秀的,你的未來還會更加優秀!

當然,這種期待不能太多,要在他目前的能力範圍內。

在很早以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就做過類似的實驗:

他將孩子們分爲兩組,一組是被告知有高智力的孩子,另一組則不做特殊說明。

然後,讓他們學習同樣的知識。

結果,可想而知,被告知自己有高智力的孩子學習效果普遍好於另一組的孩子。

這個實驗的意義並不止於:對自己的期望值高,對自己有信心的孩子,更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實驗的結果還提醒教師們和養育者:

在孩子小的時候,“自我實現預言”往往都是我們這些“權威人士”給予他們的。

小孩子的感知能力超凡,他能根據你對他表現的細節,很快反應出你對他是否喜愛,是否認同。

這是他生存模式的本能反應。

小孩子的可塑性強,因此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給他“貼標籤”:認準他就是個……的孩子。

這很有可能讓孩子真的變成那樣的人,“實現”你的“預言”!

老師在面對低年級的孩子時,還比較容易做到一視同仁,因爲還沒有對每個孩子形成固定印象;

高年級的老師很可能(不可避免地)就帶上了有色眼鏡。

很多家長希望老師無論什麼時候都能公平對待自己孩子,那麼你就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公平對待自己的孩子呢?

你給自己的孩子是積極期待,還是消極對抗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