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多“修煉”,編輯少“動刀”——讀夏菲爾徳《夢魘小樹林》

【九洲芳文】

噗!讀罷《夢魘小樹林》,使我感懷。深深地被編輯熱心、認真、負責的精神所打動。

好稿是怎樣“修煉”成的?在《夢魘小樹林》做了很好地詮釋。一篇小樹林之稿,牽動了好幾位編輯,從字到句,從謀篇佈局到校對,都傾注了編輯們的汗水,這種精神,不翹拇指都難。

我突然想起了一個叫芃芃麥田的編輯。最近她收編了我一篇拙作《那盞煤油燈》,爲了便於溝通,加了微信。芃芃仔細教我如何向九洲芳文投稿,如何加後綴。

說實話,我是個文字愛好者,把簡書當做寫作平臺,偶爾寫點東西,就放下不管了,也很少投稿,也大而化之,很少回頭仔細斟酌修改,瑕疵不少。但芃芃執着認真的精神感動了我。她一字一句推敲我的拙作,捉刀修改,而且速度之快,意見反饋之快,令人咋舌,肅然起敬。

芃芃麥田,何人?我不認識,就知道她是《九洲芳文》的一個編輯。芃芃的芃字我也不認識,緊忙請教度娘:“我行其野,芃芃其麥。”“芃”指活力,生命力,也有勇敢和積極進取之意。哦呦,這名字也是良苦用心啊,名若其人,一點沒錯,佩服!

遇到芃芃,我有一種怪異的感覺,她就好像是那個叫鍾子期的人,她彷彿永遠在尋找那個叫做俞伯牙的人……

點贊編輯通力合作改稿動人故事的同時,我更多地想到了我們這些寫作愛好者。我們如若發稿前做到字斟句酌打磨作品,不留遺憾,把好第一關,那麼編輯必然少費神,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全力建設《九洲芳文》。

看到過很多文章推送平臺,也看了推送的文章。我的天!洋洋灑灑數千篇,幾萬甚至幾十萬篇,眼花繚亂。當然,平臺初心也許是好的,多推送,意在鼓勵新人寫作熱情。實話實說,良莠參雜,有些文章不敢恭維,多多少少存在着只顧數量不求質量問題。

而《九洲芳文》二區,從“搭臺”起,只收錄了400多篇文章,質量都不錯。“活蹦亂跳、頂花帶刺”作品有之,蕩氣迴腸、直叩心扉作品有之。這些,無不與編輯嚴格把關,認真修改校對密不可分。

好稿的標準是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想萬變不離其宗。

首先要有個好主題。而這個主題首先得與時代合拍,與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息息相關。

其次是要文字流暢乾淨,樸實無華,人人能夠看得懂,一看就明白。

三是要有故事,有好故事,還得講好故事。人民日報近幾年大力倡導新聞報道也要講故事。爲什麼?因爲,故事最能牽引讀者的眼球,尤其好故事,何況我們這些文學愛好者所寫的作品,要是離開故事,那你就難行其道了。

四是要有自己的語言風格。文章不是普通話,爲什麼那些大名作家,人們都能夠記住他們的名字?就是他們的作品有獨家語言風格,當然,他們的故事也必定是動人的故事。有的作品,你一看就大概知道這個作者是那裏人,這個故事發生在那個地方了。賈平凹的小說亦或是散文,你先不看作者,讀幾段文字,腦海就會蹦出賈平凹來。這些,恐怕就是他們獨特的語言風格和故事所致吧。

五是要接地氣。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用事件反映主題,最好別誇誇其談,一上來就給人上“理論課”,好像衆人沉醉你獨醒。要知道,讀者眼睛亮着咧!

六是要多觀察,多留心,多積累,遇事打破沙鍋問到底。鳥兒人人見過,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去仔細觀察它的“言行”,有個作者,我沒有記住名字,但他描寫的片段我沒有忘記:“小鳥飛翔的姿態是最能教孩子們神往的了——飛得快的時候,像箭一樣向前;飛得慢的時候,就像踩在雲朵上休息。時上時下,或遠或近,有時還互相嬉戲、互相鬥架……”你看,是不是把鳥兒寫的活靈活現,生動有趣?!

還想說的是修改,好文是改出來的,一點不假。這個問題九洲芳文主編已經講得很清楚了,而且幾位編輯捉刀修改小樹林一文做出了榜樣。只有反覆修改反覆推敲,做到字斟句酌,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放過,在自己的作品裏能捉到一隻“蒼蠅”,也是一個不小的收穫。這樣以來,你的作品就會一路“綠燈”。

觀九洲芳文之文,大多是散文。當今散文深受讀者歡迎,爲什麼呢?短、小、精、悍,怕是原因之一了吧。我們要多下功夫,下苦功夫,耕耘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像有位文友說的那樣,若想寫好散文,先活成一篇好散文!

一篇好的文章皆是一種人生,只要做到用心看世界,用心聽自然,用心體會生活,那麼你筆下的人生一定是絢爛多姿的。

願九洲芳文越辦越好,編輯部裏的好故事常出常新,引領文友們振翅高飛!

《九洲芳文三區》

附芃芃麥田修改截圖。再次感謝你,芃芃麥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