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追求完美”阻礙你做決策

平時大家做研發的過程中,肯定經常遇到需要自己做決策的時候。不管是技術決策,還是團隊管理上的決策。有時候爲了追求完美經常遲遲難下決定,導致實際工作反而難以推進。

前幾天團隊就遇到一個這樣的問題:

項目中有個技術難題交給同事A,並且項目進度非常緊急,結果過了兩天遲遲沒有開展。所以就詢問了一下情況。原來A同事爲了方便後續擴展,一直苦思冥想方案的兼容性。然而考慮的擴展功能可能很難規劃到產品中。另一方面是迫在眉睫的deadline。

所以我就建議他考慮一下另一種方案,先把目前的問題解決。雖然最後採用了這個建議,但是說服過程相當困難,還有點不愉快。事後我也有一點自我懷疑,我的決定真的正確嗎?好在後來我找到了答案​。

極客時間的《研發效率破局之道》專欄“Facebook的10x程序員效率心法”提到一個快速迭代的原則:

不要追求完美,不要過度計劃,而是要儘快實現功能,通過不斷迭代來完善。優秀的架構往往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在實現過程中逐步發展、完善起來的。

Facebook 有一條常見的海報標語,叫作“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意思就是完成比完美要重要。要實現快速迭代,我們在設計和實現功能時都要注意簡單化。

有些開發者過於追求技術,投入了大量時間去設計精美、複雜的系統。這樣做沒有問題,但一定要有一個度,切忌殺雞用牛刀。因爲複雜的系統雖然精美,但往往不容易理解,維護成本也比較高,修改起來更是不容易。

所以,在 Facebook 進行開發的時候,儘量使用簡單實用的設計,然後快速進行版本迭代。

亨利·明茨伯格《寫給管理者的睡前故事》有一章《決策:與你的想法不同》寫的很有意思,下面是部分節選,祝開卷有益。

我們是怎麼做決策的?很簡單。首先診斷,接下來設計(可能的解決方案),然後決定,最後執行(把選擇付諸行動)。換句話說,我們是先思考後行動,我把這個叫作思考先行。

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決策可能是:尋找伴侶。你是思考先行的嗎?我們以一位男性尋找女性伴侶爲例,使用下面這個模式:首先列出你希望未來伴侶擁有的一些品質,如聰穎、漂亮、羞澀;接下來列出所有的可能人選;然後進行分析,根據上述標準給每位候選人打分;最後把分數加起來看誰勝出,並告知這位幸運的女士。

可是,她卻告訴你:“你在忙活這些的時候,我結婚了,現在已經有幾個孩子了。”看來,思考先行還是有缺點的。

所以,你可能會用其他方式來尋找伴侶,就像我的父親那樣。有一天,他跟我的奶奶說:“今天,我遇到了一個我想跟她結婚的女孩!”我跟你保證,這個決策裏面真的沒有多少分析,不過它的結局很圓滿。我父母的婚姻長久而幸福。

我們把這稱爲“一見鍾情”。作爲一種決策模式,我稱之爲視覺先行。如果你知道有多少重要的決策是這麼來的,可能會大喫一驚。比如,面試不到兩秒鐘就決定聘用某人,或者購買某設備的原因僅僅是你看上了這個地方。這些決策不一定是一時心血來潮,有可能是真知灼見。

但是,不要倉促下結論:還有另外一種更明智的決策方式,我稱之爲行動先行。你可以想象如何用這種模式來尋找理想的伴侶。這麼說吧,不管是做大決策還是小決策,當你不確定該怎麼做的時候,你可能需要先行動後思考,而不是先思考後行動。你先進行小幅度的嘗試性行動,看看是否奏效,如果沒效果,就換另一種方式,直到找到有效的方式,再放開手去做。也就是摸石頭過河。

當然,這種方式也有它的弊端。研究決策的特里·康諾利教授對此曾有妙語:“核戰爭和生孩子這樣的事情就不適合用‘摸石頭過河’的戰略。”但是,在衆多決策方式中,這種決策方式應該是一種完美的方式。例如,你本來打算把一個產品染成藍色,但最後,你可能賣出的是彩虹色的產品。

你現在需要做一個重要的決策嗎?好,先不要想了,明天四處看看!然後乾點兒什麼!到那個時候,你可能就會發現你的想法完全變了。


大師幽默的口吻在其它章節也處處可見,大家感興趣可以看看,微信讀書就有。
大家如果有啓發,可以關注鐵柱,大家進羣交流一下日常開發中遇到的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