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道德問題

你是怎麼勸一個小孩子不要作弊的呢?

那是不道德的、你剽竊了別人的勞動成果、長大做這樣的事情屬於犯法行爲……

但心理學家們認爲,這樣的“道德譴責”對孩子來說沒多大用處。

說了等於才說。

這並不是因爲孩子道德敗壞,是因爲孩子的“道德水平”還沒能到達你(成人)的道德水平。

發展心理學家柯爾伯格將道德水平分爲3層,而較小的兒童尚且只處於前道德水平。

他們的是非標準是以懲罰和服從、個人需求的滿足與否爲定向的。

因此,你要勸解你的孩子不要作弊,可以說:你抄的答案也許是錯的,對你的成績不見得有多大幫助。

就像告訴你的孩子,今天的學習內容很重要,大家都去學了,你不去就虧了。

這也許比你苦口婆心地教他“學習需要持之以恆”要有效地多。

等孩子再大一點,會發展到“角色遵從道德水平”階段。

這個時候,你的孩子會覺得“取悅於別人就是好的”。

他更多地傾向於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找到“被認同,被讚賞”。

這個時候他就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所以幼兒“利己主義”並不是自私,只是他的道德還沒能發展到高一點水平。

而這樣的發展,和身體發展一樣,需要時間和階段。

這樣的發展只會在不同程度上減緩或超前,但絕不會跳躍和逆轉。

隨着年齡的增長、家庭影響和學校教育,孩子會自然而然的摒棄掉低道德,往高道德水平發展。

他們會開始意識到法律和權威的存在,並認爲應該維護法律和社會秩序。

等到了青少年或是成年期,他們會進入“自我接受的道德準則”的道德水平。

他們會將“情”與“法”辯證地去思考,知道“法外有情”“情和法有時不能被同時保證”“法律也需要不斷被完善”。

他們會在社會與個人的價值取向中間去權衡和取捨,活成社會人。

這是我們大多人能夠到達的道德水平。

你肯定會感興趣,最高道德水平是怎樣的呢?

柯爾伯格認爲最高道德水平的人,他的道德判斷將建立在普遍道德行爲準則的信仰之上,當法律和道德相沖突時,個人會根據自己的道德準則做出決策,而不考慮法律。

也就是說,具有最高道德水平的人不但懂法、知法,在此基礎之上,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道德體系,他根據自己的“良知”做出決策和判斷。

已經不再被法律拘束,活得很“超然”。

知道人畢生的道德水平發展規律,我們就不用在孩子“自私自利”階段裏,瞎着急和費心了。

大可不用用自己的行爲準則和道德判斷強加於兒童,讓他們做不到,想不通的事情激進地讓孩子必須服從。

我們只需要讓他們正常被教育,身體力行地做給他看,孩子都會自然而然地朝着社會主流價值觀和道德水平發展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