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概念

很早以前哈洛博士用猴子做實驗,猴子對“絨布猴母親”的依戀遠大於對“鋼絲猴母親”的依戀,即便只有“鋼絲猴母親”身上有它們賴以生存的奶水(奶瓶)。

只要“喫飽喝足”,它們就迅速地回到“絨布猴”那裏。

如果沒有類似於“絨布猴”這樣的“母親”的柔軟和安撫,小猴子們將變得情緒暴躁,甚至不能善終。

哈洛博士這項著名的實驗,突破了以往我們對“愛”的認知。

我們普遍認爲,愛要麼是和生理相聯繫的,是本能和性的反應;要麼愛是從兩個人的互動行爲(情境)中不斷強化而來的。

而哈洛博士覺得:愛和飢餓、口渴一樣被人們強烈地需要。

甚至,我們對愛和安全感的需求更爲強烈。

哈洛博士的恆河猴實驗給我們的啓發是:

僅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儘可能多地給到孩子一些身體上的接觸,儘可能地在養育的過程中撫摸、擁抱他們。

如果安慰比哺乳重要,那媽媽就不再是養育幼兒唯一的合適人選,爸爸也完全可以去承擔這樣的角色。

從行爲主義來看,那些對孩子施虐的父母,應該被自己的孩子排斥和遠離。

可事實上,這些孩子還是一如既往地愛和依戀自己的父母。

這說明,愛的需求遠比施虐後果重要。

我們的孩子如此渴求我們的愛,從我們的愛裏,去感知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發生聯繫。

所以,無論我們對自己的孩子多麼沮喪和失望,每天都應該給他們一個愛的抱抱,讓他們知道,世界和我愛着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