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學習”

學習古詩文,學生的進度總是不能一致。有的學生記憶力強些,背得快。有的學生記憶力弱些,背得慢。有的學生學習用心,有好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就快些。有的同學學習缺乏主動,所以只能落在後面。

爲了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提問是一種常用的方式。簡單便捷,幾分鐘就可以抽查好幾位同學,便於大面積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對暫時落後的同學進行督促。

我通常安排在課前幾分鐘抽查背誦或者詩詞鑑賞。剛開始一節課提問成績好的學生,讓這些學生給其他學生做一個示範和引領。下節課再提問中等的學生。最後提問成績弱一些的同學。而這個時候再提問時,班裏面大部分同學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我一直有這樣的困惑,我們在用課堂上的時間去提問這些基礎差的學生的時候,是不是浪費了其他學生的時間呢?今天讀了吳非老師的《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這篇文章,才解開了疑惑。

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擔心,學生不會覺得這是浪費時間,因爲對於已經學會的孩子來說,這也是另一種學習。在這堂課上,他看到了老師兼顧所有同學的做法,他看到了老師的平等待人,看到了老師“眼中有人”。他不僅學習語文,也學習善良,友愛,合作。這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學習。所以說即便是成績好的學生停下兩分鐘也沒有損失什麼。就像是旅行者,經常停下來等待掉隊的夥伴,也有成千上百的人,全力去尋找一個失蹤者。

停下兩分鐘,等一等落在後面的同學,讓他們趕上來,對走在前面的同學來說,也是另一種學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