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之於教師的意義|讀《教師如何做課題》(一)


寫在前面:

提到理論書籍,我的腦海中就浮現一些艱澀難懂的術語,那是比喬伊斯的長句還要枯燥乏味的東東。但李衝鋒教授的這本《教師如何做課題》,和我想象的一點也不一樣,他把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融入到具體、生動的示例中,深入淺出,很好讀。

這本書先論述了課題研究對於一線教師的重要意義,接着按照課題研究一般流程,從課題的選題、設計、申報、開題、實施、中期、結題、成果推廣等方面展開具體詳細的介紹。科學、嚴謹、又不乏生動。

在2015年以前,課題對於我們而言,還是一個陌生的詞語。課題那不是專家學者才能做的嗎?我們一線老師也可以做課題嗎?在參加了一次課題培訓以後,纔對課題這個詞有一點了解,知道課題就是我們在教學中的問題,課題並不是專家學者的專利,我們一線老師同樣也可以做課題。

好奇心使然,培訓結束後,我和學校的老師就組成了一個課題組,申報了一個市級課題,居然批准立項了!現在回憶起來,那次做課題真是教學生涯中一次寶貴的經歷,由對課題一無所知,到順利結題,中間付出了多少汗水,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當時的認真與執着,現在想想還挺佩服自己的。因爲這個課題做得認真規範,受到了專家的好評。所以我曾多次與全縣老師們進行課題研究經驗的分享。那些經驗全部是自己在研究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帶着泥土味兒的。(讀完這本書後,才發現自己的淺陋。有許多地方自己還是沒搞清楚,有點像盲人摸象。)

因爲有過課題研究的經歷,所以今天讀李衝鋒教授的《教師如何做課題》一書,有一種別樣的親切,因爲我很想從書中找到我們在課題研究中所遇到問題的答案。讀到李衝鋒教授所提出的觀點,我們在課題研究的中也有發現的時候,竟有了一種被認同的欣喜。理論是實踐的產物,又可用以指導實踐———這話是真理。然而,書中更多的,是我們在課題研究中沒有思考到的問題,不禁感嘆:要是早點讀讀這本書該多好!

下面分章節談談讀後的收穫和體會。

一、課題研究之於教師的意義

我們爲什麼要做課題,研究課題的意義是什麼呢?老師一定會說,評職稱需要唄。職評是我們無法繞開的話題。爲什麼職稱評定把課題研究作爲必備條件之一呢?這是時代對教師發展的需要,我們都知道,教育信息化時代呼喚學習型教師、研究型教師,教師要不斷學習、成長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李衝鋒教授說:“能夠申請到課題、主持課題、完成課題,是教師具備較高教學教研能力和水平的標誌,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良好平臺。”你看,研究課題要學習相關的理論,沒有,怎麼辦,得學習吧,需要實踐吧,實踐後得反思總結吧,課題研究的真正意義是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記得當時我們申報課題的時候,也沒有認真研究過職評文件。課題結項後,證書發下來了,才知道評高級職稱時,市級課題證書只對前三人起作用。我們學校的郭美雲老師排在第四位,我們都懊悔當時沒早點了解了解政策。這工作也做了,付出了一年的心血,最後是這個結果。誰知道郭老師高興地說:“我一點都不後悔,我覺得這一年咱一塊學習,讀書、聽課評課,開展活動,我覺得自己進步可大了,做課題真是能提高人。”確實,我深有體會,做課題這一年確實收穫很大。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需要,那就是成爲一名發明者、探索者、研究者。”

沉穩下我們的內心,紮紮實實的去研究,付出和成長永遠是正相關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