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十四】《摸着石头过河》2010年 10月9日 周六 培养做事的能力

今年我校创办“省级规范化学校”,为了“省规”(省级规范化学校的简称)我们准备了很长时间。明天市里来验收,今下午,全校停课打扫卫生。上午快放学时,学校安排各班自带卫生工具。我到教室里问了问,谁愿意带抹布、擦窗器时,那几个平常不爱学习的孩子积极性非常高,都喊着:“我带,我带……”,把手举得很高很高,这令我很吃惊。

下午安排好了值日,孩子们井然有序地干着。在他们劳动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孩子基本不会干活(笤帚不会握、玻璃不会擦等)、干活不麻利。虽然他们不会干,但是热情还是有的,只有几个学生偷懒,大部分学生表现较好。

因为家长、学校没有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孩子在家里被家长宠着、惯着,不让干任何家务;孩子在学校只是以学习为主,从不去培养孩子如何去劳动。面对孩子们的劳动现状,我感慨颇多:

培养做事的能力

马克思曾说过,劳动创造了人类。这里的劳动,我们可以理解为,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活动。而现在,已经成为人类的我们,为了生存,为了生活同样进行着劳动。现如今,可以说,唯有劳动才能使我们人类生存下去,唯有劳动才能改变我们人类,使我们人类不断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劳动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孩子知道的很多,但做的很少,更不用说会做了。这就导致了孩子做事的能力差。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种:一、家长不放心;二、教师不敢放。现在的家庭,成为了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家庭所有成员都围绕着孩子团团转。许多事情都由家长包办:穿衣服家长来,铺被子家长干,洗衣服家长洗等。家长包办的结果,只会导致孩子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丧失,进而,培养出了孩子的依赖能力,干什么事都要喊爸,喊妈……学校中,班主任为了争取优异成绩,从班内挑选一些做事能力强的学生,去做事情。由于这些孩子自身素质高于其他孩子,所以一些事情总能做好,总会为班级争得荣誉。那么这些孩子在做事情过程中,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相反,其他学生,因为没有做事情的机会,自身的潜力无法被发掘,能力也就无法得到培养。

要培养孩子的能力,唯一的办法是让孩子去做事:家长让孩子做家务,老师让所有的学生参加活动。因为做事情的能力只有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才会得到培养。

【第一本用经济学理念管理班级的书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