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2021第一個神仙綜藝,你先要了解這些事

米店衣溼 - 神怪辭典

最近我在真情實感地追一檔綜藝,時而海豹鼓掌,時而暴風哭泣。

這檔綜藝叫《戲劇新生活》。目前豆瓣評分9.3。

你們是瞭解我的。我不算戲劇人,但寫過兩部公演的舞臺劇,多少了解行業冷暖。

那些做戲的時光替我推開了戲劇聖殿的大門,也喚醒了我對戲劇生態的感知:戲劇人的艱難,普通人並不真的瞭解。

但無論對戲劇有多大興趣,但凡我們心懷理想和熱愛,都應該瞭解的。

01.

《戲劇新生活》是一場真人秀“實驗”。

黃磊在第一期就開宗明義:“你們將會看到一段被扮演的現實。這現實是被扮演的,但它無限接近於真實。這是戲劇人所處的現實。”

我粗略翻譯一下:這檔節目以表演的形式,展現了無限接近真實的戲劇人的生活樣態。

這種真實是什麼?

第一個關鍵詞:窮困。

窮困首先來自外部反應。

這檔綜藝在招商期間就經歷了諸多不順。

哪怕有黃磊牽頭,有嚴敏這樣資深的綜藝導演帶團隊操盤,“金主爸爸”們也並不看好。最早的贊助,還是黃磊從個人代言的客戶那裏談來的。

爲什麼?頂着“戲劇”兩個字,“錢”景不看好。

而在卡司選擇上,《戲劇新生活》也沒有任何靠流量和話題的意思。

劉曉曄、吳彼、丁一滕、劉添褀等等,在業內都算頗有建樹的名字,卻都談不上出圈。稍有公衆知名度的修睿和吳昊宸,究竟有多大流量,也不言自明。

不僅如此,這些人還沒有能打的高顏值,節目內部梗管他們叫“灰頭土臉的哥哥”。

《戲劇新生活》也有明星,但這些明星有兩個共性:有戲劇背景,不說外行話;做好工具人,不深度介入。

目前露臉的賴聲川、黃磊、何炅、喬杉、梅婷,或者專業把關,或者友情支持。他們都不會干預“戲劇公社”的基本運轉。

沒有爆款邏輯,沒有高光聚焦,沒有明星加持:新生活,本質上還是這八位演員在過。

什麼樣的新生活呢?

八個演員住在烏鎮,住集體宿舍,自己做飯,自己排戲,自己賣票,看看“做戲劇能不能賺到錢”。雖然演員們在行業內已經積累了名望和資源,但進入戲劇公社之後,不許找關係,不許靠面子,不許帶私房錢,只能憑一場場的演出來滾雪球。

換句話說,這八個人扮演的不是如今真實的自己,而是更普通的戲劇人的狀態。

戲劇公社的錢袋子多緊,綜藝裏都有,就不贅述了。簡單來說,他們做飯都不捨得放油,下館子得精打細算再借着各種名頭,看到醬鴨腿和章魚小丸子都會推脫說“我不餓”“不想喫”。

八個大老爺們,活人不讓窮困憋死,唯一的辦法——做戲掙錢。

02.

但是,做戲掙錢嗎?

演員的天問,節目組的天問,戲劇行業的天問。

節目一開始,黃磊讓演員們討論,共識是:餓不死,但掙不了大錢。

賴聲川的表達更有意思:可以掙錢,但如果你奔着掙錢去做戲,可能就掙不到錢。

演員們做戲掙錢,撞見了第二個關鍵詞:成本。

節目裏最大的成本難關,是場租。

不考慮疫情特例,國內一線城市普通小劇場的場租,基本5位數起跳。這和節目裏劇場提供的數字相差不大。

更何況,場租不僅是表演時收取,演出前後的拆臺裝臺也算。劇場提供的各種服務費用,有時也要攤派到劇組頭上。這還沒算上佈景的運輸,燈光和音響的使用。每一筆錢在更大的行業看起來或許微不足道,對戲劇人來說卻是必須湊夠的真金白銀。

另一項成本是人力。排練費要不要發?演出費要不要給?

在人力成本上,劇團和演員之間甚至都形成了張力。製作方嫌貴,演員怕錢少,戲劇人何苦爲難戲劇人的矛盾時有發生。

多少出場費就難死英雄漢了呢?有固定工資和政府補貼的國營院團,排練費大約100元一天,市場化的劇團200元一天。演出費用,如果不是大咖演員,少則1000,多則5000一場,一般都在2000到3000的水準。

聽業內的朋友測算,如果一個演員單純以排練演出話劇爲生,年收入大概在5萬到10萬左右。

提問:你們知道北上廣一年的房租多少錢嗎?

節目裏這八個人,應該已經擺脫了類似的窘迫。但他們也是從一路跋涉過來的。而更多表演系導演系的高材生們,依舊會爲類似的現實所苦。

03.


我寫話劇劇本的時候,製作人和我說過一句玩笑話。她告訴我,你放心做戲,我們這行一個壞人都沒有,因爲實在太窮了。

雖然是戲言,但也不是毫無來由。

能做好戲劇的人要是轉行,不說多大的成功,至少能擁有更豐裕的生活。然而他們選擇留下來。

我不想灌雞湯撒狗血,可這確確實實是真心熱愛。用丁一滕的話說,戲劇是通神的,在舞臺上的體驗實在太美妙了。

可這份美妙,觀衆理解多少,又願意付出多少呢?

節目花了很多筆墨在賣票上。

最常出現的場景就是,演員們在烏鎮的街道上攬客,介紹半天,一聽不是免費,觀衆藉口有事馬上就走。願意留下來看看的,也有不少會討價還價。

吳昊宸當街賣票,因爲臨近開場,不想讓兄弟們空場演出,甚至提出讓觀衆“看着給”。遊客問:“幾折?一折呀。”

劉曉曄資格老,賣票吃了幾回癟,再也不想開口了。他覺得戲劇人是有尊嚴的,不想求着觀衆進劇場,彷彿是某種施捨。

在劉曉曄真實的人生裏,已經擁有這種驕傲的資本。但年輕的他可以這樣嗎?真實人生裏的更多年輕戲劇人可以這樣嗎?

劉曉曄拉不下臉賣票,其他演員只好接着去賣。或許這就是答案。

有一說一,這也不能怪觀衆。

因爲我們上文討論了那麼多的真實,多數觀衆並不知情。對他們來說,戲票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聖光,無非和籃子裏的菜餐盤裏的肉身上穿的衣服手裏提的包一樣。

不是觀衆有心爲難,只是興趣和了解都太少。

戲劇,需要那些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擺渡人”。

04. 

把戲劇引向線上的想法,不是今天才有的。但在《戲劇新生活》之前,以我有限的瞭解,沒有看到成功的案例。

前路迷霧漫漫,身後負累重重。

對劇場經驗很少甚至從未看過舞臺劇的觀衆,戲劇似乎是與己無關的陽春白雪,不明白爲何要踏出那一步。

而對一些浸淫劇場的觀衆和從業者,戲劇破圈就如同放低尊嚴自甘墮落。如果去看《戲劇新生活》的豆瓣頁面,會發現很多一星低分,說着我們聽過無數次的觀點。

在《聲入人心》爆火之後,音樂劇行業就出現過類似情況。

早先的部分劇場觀衆覺得新來的觀衆都是衝着愛豆和哥哥,帶來很多“飯圈惡習”。後到的觀衆反過來認爲他們自以爲是,看韋伯就覺得自己是韋伯,唱法扎就覺得自己是法扎,大家都是買票看戲誰比誰高貴?一條本不應存在的鄙視鏈,就在“你看我傻X,我看你裝X”的撕裂中形成了。

話劇舞臺也是一樣。《戲劇新生活》受到爭議最多的是“賣慘”。

前面討論太多了,這裏的慘並不是誇大來賣,而是無限接近真實的。而這個節目的初衷也不是“賣慘”,而是告訴大家,即便現實有這麼慘淡的一面,戲劇人依然能在種種制約之中展現舞臺的魅力,綻放人性的光彩。

雖然和劇場體驗有差別,但節目裏截至目前的四部小戲,都是值得靜下心來好好品味的作品。

尤其是知道這些戲的來龍去脈之後,會更能理解,一個戲劇作品的誕生,究竟要走過多少路,經過幾座橋。當觀看風景的方式打開了,相信會有更多觀衆開啓自己的劇場之旅。

《戲劇新生活》前幾天錄完了。黃磊昨天在微博和朋友圈發了一段話。其中一部分特別打動我。他說:

還有一種聲音是關於戲劇是不是應該在更小的小衆範圍內生存,而不應該破圈,我非常贊同……但我想擴圈,讓更多的人熱愛戲劇,走進劇場。我不想把任何人拒之圈外,戲劇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平等,觀看者之間是沒有差別的。

有一個不友善的人向我們烏鎮戲劇節的發起人提了一個不友善的問題,說在烏鎮辦一個戲劇節,對於上海和北京來看戲的觀衆是不是成本太高了?

我們這位發起人非常平靜地回答說烏鎮的小孩和上海的小孩是一樣的,他們都可以看戲。

我常常幻想,有一天我們走過街頭轉角,一個咖啡館的樓上就是一個小小的劇場,如果我們想象這樣的一個個小小的劇場,一次次質樸的表演都是一些友善而美麗的果實,那這棵結滿果實的樹該是多麼的豐滿茂盛。

我去過好多次烏鎮戲劇節。槳聲燈影,戲夢人生,那裏不僅是戲劇精英的盛會,更是所有熱愛戲劇的人的樂土。

當時我就想,黃磊也好,其他幾位創始人也好,都是戲劇行業了不起的擺渡人。如今,他們又把嘗試轉向了線上綜藝。豆瓣9.3分和2021年第一個爆款的口碑,足以證明這件事的意義。

這也是我願意寫這篇文章略盡綿力的原因。

戲劇是撩人的,戲劇是美好的,戲劇是平等的,雖然它和我們在人世間遭遇的所有事物一樣,並不只有光鮮亮麗自由灑脫的一面,但它值得。

愛奇藝在播,有興趣的同學一定要去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